第06版:读书

一部安康版的“白洋淀纪事”

——《润水》得失谈

张胜利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李永明的《润水》,我愿用“安康版的白洋淀纪事”来说明他的这部作品集。

《润水》集中写了水乡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安康川道洋溢河下游,新建以东月河河畔的水乡风情立传,小说、散文兼具,1500字左右的短小篇幅,语言朴实动人,明白如话,毫无生僻字词,抽时读个十篇八篇没有问题。之前从未见过这样精炼、通俗易懂、乡土情节浓厚的作品集,这不是安康版的“白洋淀纪事”又是什么?

孙犁先生的《白洋淀纪事》,小说、散文兼而有之,篇幅短小,纯用白描,充满诗意。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写成的作品,多被贾平凹初期作品所借鉴,至今一直畅销不衰。现在,我们终于有了这部可以置于任何一个书柜,为普通民众所阅读的安康味十足的作品集,怎不令人高兴?

因为认真读过两遍,我愿从得失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润水》的长处是少见的。

第一,《润水》紧贴工作,生活实际。写了河水、井水、湖水、塘水、雪水等朴实亲切的生活画面,一个“水”字写到底。村民们既为水而争斗,又因水而团结互助。熟悉的水域,游动着黄颡、口鲶、红尾鱼、鲫鱼等。作者若不是熟悉水域,热爱家园,怎会写出恁多种类的鱼群呢?

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写足了水乡人民捕鱼、用水、巡河、拒腐、救残、扶贫、创业、增收等各个方面,在秦巴山地,写出了川道水乡人民生活的另一风采,是对以前这类所缺题材的展示补充,令人倍感亲切与新鲜。

第二,作者连带写了人烟稠密的水乡群众,因地制宜,创优争先所探索的多种生产门路。像写马强扩大规模,租种500亩地建堰塘养殖小龙虾;像鹅蛋开车上门收购农村废品;像春苗补遗拾缺,解人所求,专在家门口开设缝纫店;像甲娃在家蒸蒸面、打烧饼也致了富等,这些都写出了个人创业所为,又写了因人而异的创收过程,真实可信。认真思索下去,相信读者自会增强创业信心,各显神通,既利他人,又惠自己,举一反三,找出自己的创收新路来。

第三,作品首次出现了农村的扶贫攻坚,当年的年轻股长现在也成了扶贫工作得力的老局长。实践证明,农村要想脱掉穷根,走上致富道路,关键在于党领导下的扶贫攻坚。为此,作品特意写了《二娃脱贫记》《水局长》《书记的穷亲戚》《行长住院》等以扶贫为己任,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这是应当予以肯定的。还有像住家偏远的二娃,利用电商,流转土地,通过养蜂发展养殖业;像水利局的水局长,带领技术人员勘察设计,联合水利、财政、商业等部门筹资,全力帮助农户,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加上作品中首次出现的“第一书记”、“河长巡河”、“包村联村”等新事物,令人振奋。

这类作品,还有为民专做好事的《翁老爷传》《夜话》中旦娃老娘艰苦持家的举动,《门卫老陈》精心做好本职工作等,都以实际事例,礼赞了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地方上出台的“德、孝、俭、勤、和”的伟大创举,令人向往。

第四,作者入伍数年,多次因写稿立功受奖,有丰富的新闻写作经验,且集中有明显、实用的黑板报作品的例证。是首部写好实际、简明、适用的黑板报作品的良好教材,可供基层借鉴参考。其实,要想写好简短的板报作品也不易,资料短缺,样书全无的困难就摆在眼前。在这方面,《润水》引人关注,开了一个好头。

作品集的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

首先,《马林的婚事》中,因上级检查扶贫工作,婚礼的当事人新娘竟派闺蜜代替自己参加终身只有一次的婚礼。这种“废寝忘食”、“友人代替”的举动教人无法相信!《真情实意》中,娥子的哥哥有意装扮成了乞丐来考验未来的妹夫,难道新郎就识不破亲戚的所为?当然,作品是允许合理虚构的,但此处既暴露了作者不顾常理,为主人公添光加彩,也令读者怀疑作品的真实性,实不可取。

其次,部分篇章还处在“毛坯”阶段,需要认真提炼。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对身边好人好事的讲述,自觉地转化为艺术创作的感性实践。作者不妨认真研读一番孙犁的作品,吸收其艺术创作的要素,保持自己个性的优势,在自然美、行为美的基础上,增强作品的社会美。说不定,《润水》真会变成“白洋淀纪事”的。当然,这需要作者下一番大气力去作为的。

再次,少数篇幅未坚持用俗语说话。像《垂钓者》中,一条花鲢“竟达20多千克”;《茶姑娘》中,茶商购了“25千克茶叶”;《茨沟美景王莽山》中,从茨沟镇到王莽山“不到40千米”。这里的“千克”,干脆写成“市斤”,这里的“千米”干脆写成“市里”多好;这既能同书中的俗语取胜保持统一,又可与书中的俗人俗事保持一致。

我们已经出过不少书,可惜不是被束之高阁,就是被收存进了书柜,多数读者并未看到。像《润水》这种既被翻阅,又被抽样发表,简明实用,直接地气的好书是不多见的。当年,一部《汉滨商业志》,因为探研了安康蒸面一代传人马素芬被讹叫为“麻舒福”而惹人注意。我们期望,有着独特优势的部门和区域,也应有相适应的《×韵》加以出版和发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