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

我为什么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

杨继云

最近,心理门诊来了一位谭女士,四十岁左右,家境殷实,无需上班。经常会与过去的同事朋友一起聚会吃饭,还大都是谭女士抢着买单。谭女士的朋友圈不大,她自己说:“我看不惯的人太多,所以能说得来的朋友也就一二十个。”谭女士有个毛病,一旦谁有什么事情是她比不上的,比如,人家又去哪个国家旅游了,她自己没去过的,她就会气上心头,一旦遇到有人有较高的学历,自己比不上的,也会暗自愤恨。她总觉得别人是在她面前故意炫耀,有时一气之下就把原本的朋友拉黑了。别人买了什么高档服饰,她也要买,而且必须要比人家的还好还贵,否则就会很生气;别人喝什么茶,自己一定要喝更好的;微信朋友圈里,总要展示又跟什么人吃饭了,这个人如何如何高大上;谁要是对她的朋友品头论足,她就会说人家的朋友不够档次。

谭女士表面上看爱好很多,比如参加书法、游泳、钢琴、健身塑形的学习,但大都是为了让自己不输给别人。她敏感、多疑,一次在形体课上,教练为另一位女士多指点了一会儿,谭女士便扭头走人了。因为她觉得教练对那个女士“有意思”,自己被冷落了。

虽然没有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但谭女士失眠很严重,为此而去失眠专科看过,大夫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后认为,让她失眠的并非器质性疾病,主要是心理问题,于是便将谭女士转介到心理科进行诊治。

谭女士可能是个极致“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的人。但是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有这样的人。有人说:“看你过得不好,我就放心了!”虽是一句玩笑话,却真实地折射出像案例中谭女士一样的人——看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

从心理学角度看,当别人取得成功,尤其是自己身边的朋友、同事比自己更出色、优秀时,一般人会有些许自尊心受挫的感觉,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发展到嫉妒、攀比等等不良情绪和行为,就要引起重视了。

这种心理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人的天性。社会心理学将人的基本社交情绪划分为四种,其中一种就是嫉妒,是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者遇境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既然是人类天性的情绪,人皆有之。但是有些人,例如像案例中的谭女士,在嫉妒的作用下心理极度失衡,不能容许别人比自己好。这种失衡对内攻击会自责、自信心受打击,自己和自己较劲让自己过的不舒坦;向外攻击会指责别人,比如夫妻吵架时会说:“你看隔壁某某,赚钱比你多!”会背地使坏,让别人不顺。其实有时我们见到别人过得好,往往是“自以为是”地认为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并不知道光鲜后的辛苦。朱德庸漫画作品《跳楼》中有一句话:你以为你过得很差,殊不知你以为好的人比你更差。

二是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是心理学名词,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它是一直都意识不到却影响深远的东西。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包括科举制度等,造成一种别人好意味着自己的资源可能被蚕食和侵占的不安全感。于是当别人比自己好,不安全的“按钮”就被激活,所以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

三是父母教育。很多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别人家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口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是无法追赶和超越的。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这种自卑表现的一种形式就是:“我必须比你好,处处都要比你好,否则我就是失败的、差劲的。”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很多恩爱的夫妻不秀恩爱,因为真实地拥有。人缺什么往往喜欢晒什么,案例中的谭女士,学书法、游泳、钢琴等等,目的不在于陶冶情操、完善自己,而是用去“晒”——看,我比你好!说到底,还是内心自卑、不安全感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