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我市全面开展地方病防治工作

本报讯(记者 黄慧慧)地方病是生物地球化学因素或不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引发的一类疾病,我市的地方病包括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和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等5种。

为了切实掌握病区情况,以便相关部门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今年2月至6月,市卫健委、疾控中心对全市地方病病情及防治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摄入不足引起的危害人类健康,特别是影响智力发育的相关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和地方性克汀病两种典型表现。

为做好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各级疾控部门广泛开展科学补碘的宣传工作,增强群众自觉食用碘盐意识,形成社会共同关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氛围。与此同时,为切实掌握我市人群碘营养状况和病情的消长趋势,对8至10岁儿童以及成人的甲肿率、合格碘盐食用率以及生活饮用水水碘等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目前,全市碘盐食用率为10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41%。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病因尚未明确,目前采取的是对症治疗和综合预防措施。我市大骨节病病区主要分布在汉滨、宁陕、石泉3县区的局部地区。

为开展大骨节病防治工作,市、县疾控中心持续在3个病区县对7至12岁儿童开展大骨节病动态监测;对病区村成人大骨节病检出率情况详细了解。截至目前,3个区县已陆续采取了相关综合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草)5.63万亩,改种经济作物2.43万亩;病区实施换粮6925人,覆盖儿童525人;政府搬迁3674户,搬迁11412人;病区小学适龄儿童2111人,其中易地上学440人,占学龄儿童总数20.84%,取得了较好成效。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是由于长期燃烧当地自产高氟砷石煤,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做饭或敞炉烤火、熏烤粮食、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氟砷含量过高,污染粮食及其他食物,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引起的慢性中毒。氟中毒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多年以来,中省助力我市先后实施了降氟改灶惠民工程,市、县疾控部门在病区积极探索建立改灶长效机制,对8至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以及成人氟斑牙检出率、氟骨症检出率持续开展监测,并进行健康教育和患者治疗等工作。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陕南移民搬迁项目实施和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病区农户居住条件和燃料结构有了极大改善,使用清洁能源炉具的用户分别占调查户数87.82%、92.39%,使用改良煤炉、煤灶分别占调查户数的11.35%、7.20%,改良炉灶合格率及正确使用率均在99%以上。目前,病区农户食用玉米、辣椒正确干燥率、正确保管率和食前淘洗率均在99%以上,全部达到消除标准。

日前,我市召开了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深入研究推进地方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