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

让身残志坚者圆梦大学

安康学院 屈玉渊

今年秋季开学,学校住进了一位学生家长,她步履轻快,内心的欢愉直抵眉间,连连发出“感谢,非常感谢”等话语。原来,身患脊髓血管动脉瘤而导致双腿肌肉萎缩,从而不得不依靠辅助器具行走的“00”后学生刘朝阳,因受到学校的特殊关爱和帮助而圆梦大学,他的母亲随即获得学校提供的一份适宜工作得以陪读。

学校这个关爱行动佐证一个教育大道理:爱才是教育的本源。每个人应该都要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但事实上,因种种原因导致少数学生身体残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能公平享受教育资源,更不代表他们不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从霍金、海伦·凯勒、爱迪生到张海迪、邰丽华、史铁生,身残但志坚,平凡但伟大,查其缘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曾拥有良好的教育。学校对刘朝阳安排单独住宿、提供简易厨房、减免相关费用、安排低层教室、组织学生志愿服务小组等一系列关爱举措,旨在创造接受教育的良好环境,助其圆梦大学、接受教育、完成学业。

立德树人,无悔终身。这是广大教师培桃育李、哺育芬芳的最终目标,更是我国高等教育对标社会文明进步的现实需要。尽管每年有很多身残志坚的高中毕业生被拒之门外,但依然有幸运者被慧眼识才的高校接纳,更有甚者享受着高校的特殊关爱。很显然,这是高校对考生权益的保护,是我国高等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学校的举动,不仅为困难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更是用行动真正向社会诠释:让身残志坚者圆梦大学。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智能化等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的交替演变,更多人愈发体会到尽管现代大学的职能属性在扩大,但坚持“以人为本”是大学存在的灵魂和根本。这个魂如何坚守,这个根如何夯实,就要靠广大教育工作者理想和初心的坚守,更靠我国高等教育实实在在的导引和践行。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确实需要培养强陆拓海、架桥通天、穿芯越网的高精尖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单纯为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教育而教育。相反,切实为每位学生提供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为身残志坚者提供成长成才的温床,让社会的温情和暖阳照进他们的心房,这样的教育不失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真正伟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