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要闻

领航定向 逐梦前行

——撤地建市20周年政治建设回眸

记者 陈曦

政治引领航向,思想照亮未来。撤地建市20年以来,我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时刻绷紧政治之“弦”,时刻校准政治之“标”,思想铸魂坚定政治导向、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标准、基层党建强化政治功能、聚才引智注重政治感召,确保了我市各方面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撤地建市20年以来,我市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推动工作,克服了前行中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思想开辟发展新境界,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安康融入全国发展战略的态势愈加明显,激发出追赶超越的澎湃动能,从而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多年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一举实现了告别贫困赢得小康的夙愿。

政治导向鲜明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撤地建市伊始,我市就紧抓思想教育不放松。从2000年12月开始,历时一年半,在全市分批开展了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初步形成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机制。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20年来,我市持续深入抓好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推动学习教育向全体党员拓展、向经常性教育延伸,让党员干部常态化经受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到实处,把落实“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全面开展大学习大培训,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先后分期分批集中轮训900余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各级累计举办培训班500余期,系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全覆盖,举办新发展理念、乡村振兴等培训班300期,培训干部10万人次,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各级干部适应新时代、落实新部署、实现新目标的能力不断提高。

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教育引导和思想浸润不断促进着问题整改和工作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刹了“五股歪风”、整治了“八大行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集中整治了“为政不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着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高质量脱贫、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回答、首要检视,教育成果转化为决胜贫困、赢得小康的定力、斗志和功效。

政治标准过硬

锻造追赶超越劲旅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选人用人上,我市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不断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

新时期以来,响亮提出“五个优先、两个更加注重”选人用人导向,出台优先选拔“五类干部”实施办法,建立“四强化四突出”选用机制,一批敢于负责、勇挑重担、善于担当、积极作为、实绩突出的好干部被选用起来,构建起“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

为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三项机制”与考核评价、干部选拔等工作深度融合。仅2019年,全市就运用“三项机制”调整干部1050人,其中鼓励激励880人、容错纠错24人、能上能下146人。同时,落实全面从严要求,建立起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任务责任清单、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干部监督信息库、提醒函询诫勉实施办法等“全链条”严管制度。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大力实施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155”工程,探索建立起“四选推优”机制,打造环环相扣的培养选拔链条,构建了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绿色通道。2018年,通过“四选推优”选拔机制,16名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当年提拔使用8名。

政治功能凸显

建强基层红色堡垒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20年来,我市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以“秦巴明珠党旗红、追赶超越当先锋”为载体,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六大提升”行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断增强。

坚持全方位对标检视,统筹推进农村、社区、机关、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国企、学校7个领域的标准化建设,使各领域基层党建“齐进步”。农村党建全面加强,颁布《美丽乡村党建工作规范》安康市地方标准,投资3亿元新建高标准活动场所375个、改建297个,建设示范党支部450个。城市党建全面提升,不断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构建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国企党建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31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机关党建“五规范”和党员“八带头”活动成效明显,机关党建“灯下黑”状况有效改善;非公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分别达91.75%和89.9%,位居全省前列。

在发展党员方面坚持政治标准,同时全面推行党员“承诺、践诺、积分、评议”制度,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广泛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14.7万余名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承诺,2.4万名机关党员帮扶6.3万户贫困户;深入开展“党员进社区、奉献双岗位”活动,全市共有2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服务。创新建立流动党员“八个一”教育管理服务机制,5000名流动党员纳入有效管理。全市涌现出了一批陈分新式的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打造出“支部+x+贫困户”“网络党支部”“多见面常联系”“连心工程”“十指联动工作法”等特色党建品牌。

政治感召有力

打造聚才引智高地

政以才治,事以人兴。2001年,我市就制发了《引进科技人才办法》《新世纪2123人才工程实施方案》。撤地设市20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把政治建设贯穿吸引、留住、用好人才各方面,对各方面人才的政治感召力明显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进一步突出人才强市导向,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诸方面全面发力。加强党委联系专家工作,30名市县领导与57名专家建立结对联系。出台了“十八条人才新政”,从人才引进培养、作用发挥、资金补助、创业扶持、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激励机制。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我市陆续建成6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6大研发机构、24家大众创业孵化基地、2个省博士后创新基地、10家众创空间、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各方面人才搭建成就事业的“大舞台”。先后与中国农科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30所科研院所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校地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一业一站”高端引才顺利推进,建立富硒茶叶、水产养殖等5个院士工作站,引进高端人才100余人,两院院士7人。“百名硕博进安康”结硕果,累计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392人,柔性引才675人,有效缓解全市科技资源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的局面。扎实开展“双培双带”,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破进展,2.6万余人返乡创业人才投身家乡建设。

人才蔚,事业兴。目前,全市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达16%,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26%。一个秦巴区域性人才高地正在筑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劲之势,正有力推动着我市向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