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端起“技术碗” 吃上“手艺饭”

通讯员 王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一手篾匠手艺,今年68岁的刘瑞银也吃上了“手艺饭”。

过去,刘瑞银一家人居住在平利县洛河镇水坪村四组,山大沟深,交通落后,一家人靠种庄稼过日子。农闲时候,有篾匠手艺的刘瑞银靠编背篓、提篮挣点零花钱。自从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后,刘瑞银渐渐干不了农活,本就紧巴巴的日子开始走了下坡路。

精准扶贫开始后,刘瑞银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他家的致贫原因,工作队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落实西安交大二附院驻村干部和二附院心血管病党支部结对帮扶,通过慢病签约、健康义诊、送药上门等方式,刘瑞银的病情逐渐稳定。2016年,一家人还搬进了村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新房。

在一系列政策的帮扶下,刘瑞银家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搬到安置点后,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建上了茶园,种上了魔芋,刘瑞银成了“股东”,拿上了稳定的红利。越发清闲的他多了一个新的嗜好——喝酒,身上总是带着酒气,有时还醉意浓浓,一副沉浸在安逸生活里乐不思蜀的派头。

“天天喝酒可不是个事儿,必须想办法让他充实起来!”西安交大二附院驻村第一书记刘世杰思考着,“扶贫先扶志,咱得帮助他树立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思想。”

刘世杰和同事加大了入户走访的频次,和刘瑞银拉拉家常,讲讲政策,说说县镇和村里自强标兵勤劳致富的事迹。“刘叔,都说你篾匠手艺好,现在咋没见你编呢?”在刘世杰和同事赵永林的建议和鼓励下,刘瑞银又干起了篾匠活。可是第一批大提篮却无人问津,这让刘瑞银没了劲头,以身体不好等原因打起了退堂鼓。

“老刘编的提篮适合干农活,太‘蛮’了,村里没啥销路。”村干部的话提醒了大家。刘世杰决心转变思路,他一边继续鼓励刘瑞银编制实用美观的小竹篮,一边积极联系销路。当拿到第一批8个竹篮卖出的320元钱时,刘瑞银开心地说:“我要把这手艺好好搞下去!”

在西安交大二附院专家教授到村开展义诊活动之际,刘世杰专程把大伙带到刘瑞银家,并介绍了纯手工竹制品。精美的竹篮让大家眼前一亮,经过一番抢购后,刘瑞银家里的“库存”销售一空。今年4月,在二附院开办的“水坪村农产品展销会”上,刘瑞银的竹篮第一次走进西安并再次被抢购。

不仅如此,刘世杰和赵永林还当起了义务“推销员”,在他们的介绍下,洛河镇双垭村的茶商订购了16个精美实用的采茶竹篓,村里电商合作社也找到了刘瑞银,下了竹簸箕的订单。“从去年到现在,光是做篾匠,都挣了近6000块呢。”刘瑞银高兴地说,党的政策好,让他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他要靠自己的手艺挣点钱,争取不给政府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