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

月河黄蜡石


王晓群

月河流域古称越川,安康的富庶之地,早在三国时期孟达在给诸葛亮的书信中写到:越河川道是“黄壤沃衍,桑麻列植。”

清澈而宽阔的河水,缓缓的由西向东,两岸田园牧歌,风景万千,在古往今来文人的赞美与欣赏中留下许多诗文。

然而,月河有一种东西也许大家从来没有在意,那就是黄蜡石。又硬又重,河里到处都有,大的如汽车,小的似指头,不大不小像枕头。沒有什么用途,百姓常常用它做房屋基石,或田坎砌石,或河沟堤坝,也有搬几块放在家门口的外面当石凳,那些石凳越坐越亮,越坐越黄,越坐越有一种油脂光泽。

看似普通的黄蜡石,只因我们对它不了解,它的主要成份是石英,韧性强,稳定性好,表层为黄蜡油状,切面多为黄白、粉白、乳白色的石英微粒,与我们皮肤相近。上好的黄蜡石色彩丰富鲜艳,有亮丽的暖色调,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富贵色,有明黄、蜡黄、棕黄、嫩黄,经久不变,十分耐看。特别是蜡黄带红的那种,让人感到热情奔放,蜡黄带白的则会给人冰清玉洁的感觉,实在妙不可言。

月河的黄蜡石多因山洪暴发滚入山溪,经溪水搬运而流入月河。多年的溪水、河水冲刷,沙砾不断摩擦,各种矿物元素长期渗蚀,产生多种色彩。虽然外表稍嫌粗涩,但质地润滑细腻,质胜于玉,明黄娇嫩如琥珀,是传统赏石中最为坚硬致密的一种。优质品加工出来的把玩石和印石都极富灵气,有田黄的滋润和美感,具备黄龙玉的特质。

也许有人会问,安康的黄蜡石为何沒有被人们所发现?这其中有三个原因:一是历史上的中国玉分三族,即华夏东部的红山文化黄帝族、黄河下游凌家滩文化族、长江中下游良诸文化的南蛮族,安康一直在玉器三族之外,远离三族,没有玉文化的影响,缺少玉资源的认识和玉文化的认识;二是安康的历史文化相对薄弱,受地域、区位、交通、工业化进程等多种因素制约,导致我们对玉的认识单一。词典中对玉的解释是美丽的石头,没有特定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我们安康对玉的认识普遍缺少有关知识,片面、单一、不自信,自已把自己划入了“无玉区”。三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黄蜡石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江浙一带,而安康并不在黄蜡石的主产区,不受关注,不被重视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月河的黄蜡石是藏在深闺之中,不被自己认识,也一直不被外人知晓。前些年,国内的一些玩家就悄悄地盯上了月河的黄蜡石,他们以普通石头价格在月河流域收购优质黄蜡石,贩运到玉石加工地,精心雕琢成各种饰品,再以黄龙玉的名义销往全国,在市场很受好评。而我们中的许多玩家还在纠结和争论月河的黄蜡石是不是黄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