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周末

义 道


□ 李焕龙

陕南山区的道路,因为秦岭南坡的山大沟深,多为顺水而行的沿溪线;这条横跨傅家河、恒河,曾经辉煌多年的过坡义道,则是安康民间“交通史”上的一枝奇葩。

安康北山的恒河、傅家河,为汉江二级支流,是汉滨区境内最大的内流河。连通两条河流的谭坝至大河骡马大道,虽是使用功能上的古商道,但在北山群众的心目中却是不能忘却的一条义道。

如今的西康高速公路,与明清至解放初的“西康大道”线路一致,是沟通西安、安康商贸与人流的交通要道,它在汉滨境内走的是傅家河沿线。而与之并行的恒河则从恒口古镇起步,由叶坪镇翻山越岭,至宁陕县与子午道连接,由此进入长安。因而,不同时期的两条古道,均经安康北山的两条河流而上通省城,下达州府。然而,两条南北同向的古道,如其河流一样长期不相往来。直到清乾隆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一位陈氏商人来此收购山货,才发现了商机,并经数年兴修义道,从而打通了沟通两大古道的一条商道。

此人原居傅家河中游的二里集镇,祖辈在此经营客栈和货栈,为上下行走的挑夫、马夫和背佬提供食宿服务,兼营山货收购和日用品零售,因诚信经营而财源旺盛,分店开遍傅家河沿线集镇。到他遇字辈这一代,山货特产已做到汉江沿线的安康、襄阳和汉口一带。这天,三掌柜上行二十里水路到松坝街,吃罢早饭又西行十五里山路到谭坝镇,歇一伙再西行十五里山路到马河街,吃罢午饭后首次在此收购山货,不仅发现货好,而且得知好货多数来自大河镇。次日清早,他留下一名弟子在此收货,带了另一弟子西行十五里,到了大河镇,之后便在恒河沿线收购山货。经这大半月的行走,他发现松坝、大河分别是傅家河、恒河流域的最大集镇,谭坝镇的马河街不仅位居正中,而且是连通两条河流、两条古道的最佳捷径,且沿溪而行,不翻山越岭,道路平坦,便决计在马河街上开设货栈。

他说服家人的理由是:从安康城过汉江即可上路的西康大道,在傅家河有建民、汪台、二里、松坝、茨沟、景家、东镇、二朗等八个集镇;从恒口镇入子午道支线的恒河,有茅坪、双溪、大河、沙坝、回龙、中原、叶坪、桥亭等八个集镇;这些集镇不仅逢集日期不同,而且山货特产各异,如果我们打通两条河流的商贸通道,既有利两地交易与人员往来,又能做成大生意!

在家人支持下,他与三弟、四弟偕妻带子,用骡马驮来银两和广货,在马河的上街头买下一院房、对岸买下十亩地,先开货栈,再建宅院。

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1)的立春动工,嘉庆十七年的冬至竣工,共建成三座二井式庄院,加之烧酒坊、造纸坊等工业用房,养猪、养牛、养羊、养马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花园、鱼池与果园,足足占地十亩。他们的人居用房,全为砖墙、瓦面、木板铺楼的二层楼房,生产生活设施全为土木结构的两面水式石板房。因为庄园庞大,人称“陈家湾“。

庄园建成之后,陈氏父子以马河街首富身份号召商户、乡绅,合力整修街道、河道,使马河街成了长达一华里的双面街,且有了哨楼、街门等安保设施和学校、医院、庙宇、剧场、水利等公益设施。

他每建一处公益设施,都出资购买一份义田,交由相关人员耕种,以义田收入来供养公益设施。学校、医院的专业人员不善耕种,他就将义田承包于农人,固定每年交纳粮食数量。对河道、水利等劳务性公益设施,他们就直接把义田划给包干农户,以落实管护责任。

两年之后,陈家又捐资雇工,并倡议民众义务投劳,修通了东通松谭二坝,西达大河、双溪的骡马大道,在傅家河与恒河、西康大道与子午道支线之间,打通了一条连接线式的商道。

对于这条商道的维护,他们在不同区域购买义田,划分给当地农户,以落实养护责任,保障义道畅通。

用义道方式打通的商道,使马河街成了这条古道上的繁华驿站,并为方圆数十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至民国时期谭坝的堡、乡之类政府建制,都迁于马河街。

可惜,陈家湾只兴旺了两代,便因匪患、战乱及奸商暗算而遭遇重创,财物、人员损失惨重。为不殃及当地百姓,陈家忍痛割爱,选择回避。光绪十八年(公元1849)起,他们先将房产与作坊分次卖予王、喻两姓诸家,又将街上铺面及仓储用房卖予李氏二户。至咸丰年间,“陈家湾”已无陈家人,陈氏后代分散于傅家河、恒河沿线及安康城区,各自去做山货贸易。

马河街自此虽无陈氏,但陈家人的古道热肠却被乡民传承。多年间,他们守护古建,整建街道,养护义道,又依古式方法修建宅院,使马河村古风日盛。闹红时期,他们杀猪宰羊、送粮送菜,支援过境的川陕红军、在秦岭一带打游击的红二十五军,并多次腾空院落、敞开房门接纳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谱写了一曲曲红色战歌,使此地成为陕南老区中十分重要的红色根据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全省大兴“三通”建设时,这条义道被大河、谭坝等乡镇联手,组织群众投入义务建勤工,扩修成乡村公路,名为“北环线“,连通了汉滨北山。近年,谭坝镇从旅游兴镇、乡村振兴出发,对此路改造升级,修成了三级公路。

商道文化、古建文化、红色文化在义道上交相辉映,为涵养民风,优化社会风气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7·18”洪灾中,好党员杨宗兴舍身救灾,被评为“中国好人”。2021年夏季的一场暴雨中,谭坝镇党委书记成超跳入激流,营救一对落水母女,被传为佳话。

如今,古道虽无,古风犹存。观看着这里的古宅、古树、古街道,欣赏着这里的新人新事新民风,使人不由得张大鼻孔,呼吸着田野里醉人的清新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