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末

最是山花烂漫时


■ 曾德强

民间文艺是劳动者的歌唱,是生活的艺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所创造、继承和发展的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基因,是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维系文化认同,承载国民乡愁。民间文艺来自人民、来自生活。无论是周秦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关中文化、黄河文化,还是其他地域文化,无论是行业文化,还是庙堂文化、精英文化,无论是雅文化,还是俗文化,都是从民间文化艺术衍生而来的,或是广大民众所创造的。民间故事、传说、歌谣、谚语、谜语、戏曲、舞蹈、鼓乐、石雕、木雕、建筑、剪纸、泥塑、陶艺、藤编、刺绣、皮影、社火、烹饪、茶艺、服饰、民俗、庙会等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近些年,安康市民间文学创作、民间工艺创作、地域文化研究、民俗研究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出版了《安康民间文学选辑》《安康民俗文化研究》《安康民俗文化大观》《中国汉调二黄研究》《安康优秀传统家训注译》《安康灯谜》《传统民间歌谣》《百年守艺人》《巴文化与岚皋》《性灵的歌唱——紫阳民歌论述》《紫阳贡茶文化》《陕南原生态傩舞述略》等一批图书;《陕南饮茶习俗与民生》《从古文献看安康茶的历史地位》等一大批地域文化研究、民俗研究论文,在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发表或被省级以上报刊登载,其中部分作品获奖;镇坪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长寿文化之乡”,汉阴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华家训文化之乡”;华开锋的民俗研究著作《旬阳方言词典》、刘昭艳的刺绣作品《母亲》等,荣获陕西省民间文艺山花奖;还有一大批民间工艺美术、民间文学、民间戏剧、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作品,在省内外获奖或得到展示推广。这些民间文艺成果,倾注了全市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对于繁荣安康文艺、提升安康文化地位、促进乡村振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村是民间文化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承载生命记忆和维系亲情、乡情、友情的重要场所,是承载乡愁的精神家园。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乡村文化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不仅表现在乡村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与生态功能上,而且表现在乡村的社会和文化功能上,能起到凝聚民心、鼓舞群众、化育民众、淳风正俗的积极作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物质文明是基础,文化振兴是灵魂。对于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党中央、国务院已有明文要求。正在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编纂出版工程,为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背景下,全市广大民间文化艺术工作者要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守正创新,积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历史使命,积极参与和配合地方党政,推进民间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等方面工作,持续加强民间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研究、传承和利用,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努力把各类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推动全市乡村事业发展繁荣的精神动力和物质支撑。

我市民间文艺工作者植根于民间,涉及的文化艺术门类很宽,在乡村振兴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一是支持和配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陕西卷》的编纂出版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根据上级的要求,安康地区及各县都组织人员搜集和编辑了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集成,由于经费缺乏等各种原因,未能出版,迄今资料多有散失。我们应该抓住现在这个历史机遇,积极搜集并提供资料,借船出海,将安康的“宝贝”尽量多地装进国家这项出版工程的“篮子”,这样既增加安康民间文学在全省全国的分量,又能辑存历代民众的智慧结晶,传之后人使之不朽。

二是搜集整理优秀的乡规民约、家规家训、家谱族约。坚持“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相结合,深入挖掘传承乡规民约、家风家训、家谱宗祠蕴含的时代精神,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民众、淳风化俗中的积极作用,以其为依托,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弘扬践行新乡贤文化、乡规民约文化,确立乡村社会道德价值标准,在新民风建设中融入民间文艺力量。

三是参与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科学把握新形势下乡村文化振兴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文艺界人才聚集、名家荟萃、资源丰富的优势,遵循志愿服务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弘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通过宣传引导、编辑图书等方式,深度挖掘、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自然山水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进一步发挥乡村文化馆、图书馆、村史馆、文化广场的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乡村设立村史馆等乡村文化设施。倡导民间文艺人才在编著村史、家谱等乡村文化建设中各展所长,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四是建立乡村民间文艺团体,经常开展活动。引导社会组织及各界人士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突显乡村文化和民间文艺特点;开展文艺展演展示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农村文化环境;把各类乡村文艺社团办成守护乡村文脉、聚集乡村人脉的新型乡村组织。

五是培育乡土文化人才。可以通过发现和培育乡村文化骨干力量,扶持培养非遗传承人、文学爱好者、书画爱好者等途径,吸引热爱民间文化艺术的年轻人加入民间文艺队伍,推出乡村文艺发展的模范典型。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

坚持开展民间文艺活动,既是社会团体的基本职能,是自身存在的价值体现,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需要。我们要通过积极作为和经常性活动,让民间文艺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同时达到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弘道化人的目的。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山花烂漫”的春天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