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书

生命的印痕

张彦梅

余家沟很小,小到连佛坪县地图都没有标注。余家沟不小,在于有一本《风过余家沟》。

就像一把钥匙,《风过余家沟》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打开了一扇门,白忠德先生用自己的视角将记忆中的印痕耐心地延展,于是余家沟的风土人物开始摇曳,带着质朴神秘的气息。这些犄角旮旯里的物事,一经笔端的流泻就都有了丰沛的生活意义。这里的大地、星辰、河流、动物、植物,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个体灵魂的形状与重量。与大地方一样,小地方的生命同样带着特有的质感与生命的感染力。

这里的生命,都仿佛回到了最原始真实的状态。自古以来,农耕文明孕育了大山子子孙孙,所以,至今他们还有敬天地和拜鬼神、生病找巫婆,甚至还有叫魂的盲从。作者既是一个旁观者也是一个参与者,将生活中的经验和场景如家庭相册或记事簿一般,进行着忠实的还原。

天下亲情共相通。在《菜豆腐》《构花泡菜》《牛打仗·蜂蜜馍》中亲情之爱自不必说。然而父母也是余家沟众多小人物中的一员,他们身上都有勤劳善良的本质,又有对困苦生活的韧性,作者并没有刻意回避他们敬天地信鬼神、迷信偏方的思想;也并没有把乡村生活刻意粉饰成一方世外桃源,文中甚至涉及屎尿,在《野猪坪有个放牛娃》中写道:“牛圈要是不垫草,或是下雨久了,牛粪糊在牛身上,牛走过时沾到路边草和树上,人跟在牛后面,裤腿甚至衣服都会捎带上一层。”这些还原生活的片段还有很多。

无疑的,他尊重各种“活着”的状态本身。写作的意义无非是观照现实。作者用悲悯的情怀写故乡的父母亲人、乡里邻居,也用个人的温情书写那里的动物、植物。一篇一篇读来,小小的余家沟有普通小人物,也有世外高人,有英雄人物,也有诗人。这里有竹园,有茱萸,有各种花,也有长虫、黄鼠狼、老鼠、癞克包、杜鹃;这里有神话传说,也有鬼神崇拜……它们组成了立体的余家沟。

站在与自然万物同等的位置给予一样的生命尊重,是本书最动人的核心。蛇可以在家游走,老鼠在楼上跳舞,将老鹰啄死的鸟儿安葬 ,无不体现作者生命平等的立场与态度。在《一只小老鼠》中写道:我盯着小老鼠足有五分钟,它似乎没发现我,快乐着淘气着,丝毫没有感到这个两条腿家伙的危险。离开前,我又深深瞅它一眼,心里说:老鼠纵有千般不是,它也是条命呀,让大自然去裁决吧,我才不做它的天敌。

这样看乡愁原来是极具体的,作者对家乡的爱恋体现在余家沟这些小人物、山川河溪、鸟兽花虫的细微记录。这些生命在时间的图谱上,按照既定的命运活过。生命有大小,生活有苦甜,事物总是在比较中更能凸显自身。这本书不会改变什么,但它已经建立起一种连接,一种记忆与现实、生活与生命、欢快与悲伤的连接,而这正是其存在的意义。

想来人生不过这样,来无来意,去无去意。只是在这来去途中,我们都曾努力地活过。作者说,风把余家沟刮老了,把人吹没了,读来让人伤感。面对日渐消失的中国乡村,所幸有《风过余家沟》为我们留住一点点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