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土地“动”起来 产业“旺”起来

——汉阴县产业扶贫“三个一”带贫益贫机制观察

记者 杨京保 陈曦

初冬时节,乍暖还寒。从月河川道到群山腹地,一股热流在汉阴县1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涌动,10个镇、136个合作社你追我赶,正抢抓年前植桑栽茶的黄金时节,掀起了产业建园的高潮。

平整土地的机器在轰鸣,群体劳作的笑声在回响。汉阳镇累计种植7350亩、漩涡镇累计种植7685亩、涧池镇累计种植4268亩、平梁镇为民专业合作社当日植桑50亩……一时一个进度、一天一个变化,农业产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让汉阴的山川田园充满了生机。

群众热情高涨的背后,源于今年该县在产业扶贫方面创新探索实践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机制。目前,汉阴县正在加快推行“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奖补一笔资金”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机制,从根本上整合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产业发展要素,将贫困户真正镶嵌到产业链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扶贫资金保值增值、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稳定脱贫增收的多赢效应正在显现。

从“东一块桑西一块麻”到“人均一亩茶”

11月17日,山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站在漩涡镇金星村7组的一处山梁上,可以远眺汉江一线,仰观凤凰山顶上的云雾,在这个狭长的区域中,分布着金星村14个村民小组。目力所及的范围里,过去种庄稼都发愁的“沙沙地”都已经栽上了整齐的茶苗。

金星村以前也有零星的老茶园,但不成气候。除了种植传统农作物,村里部分头脑灵活的村民也发展烤烟。但是烤烟收成不但靠天吃饭,而且烤烟“伤地”,不能年年种,必须三年一“倒茬”。产业的“短小散”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最大“拦路虎”。

今年初,汉阴县开始探索推行“三个一”产业扶贫机制。为了破解农业产业“短小散”问题,县上按照“南茶北桑川道菜”布局,大力发展蚕桑、茶叶、蔬菜、猕猴桃等主导产业,鼓励各贫困村通过科学论证、民主决策、市场导向,发展一项中长期特色产业,并按照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的目标,倒算产业发展规模。

金星村两委班子见机而作,将发展茶叶作为主导方向。“以前东一块桑西一块麻,不成规模,也不长远。茶叶是长效产业,本地气候条件也合适,老百姓很熟悉、容易接受,所以选准这项产业后得到了老百姓的热情拥护。”村支书李光胜说,“开始我们准备发展1350亩茶,但是群众热情高涨,目前已流转土地3100多亩。今年栽植的茶园人均已达1亩,预计明年能达到人均1.5亩。”

“有了产业就有了盼头,有了盼头才会有劲头。”当天虽然是雨天,但仍有13台挖掘机在翻整土地,100余名群众在地里劳作。在金星村两委的规划中,要努力建设标准化茶园,形成农旅融合的景观带,使茶园真正成为老百姓的金饭碗。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