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书

山有木兮,乔木皆美

□ 杜文涛

这是一部以写古树名木为内容的散文集。

这些散文看似描述古树名木,实则不仅仅限于古树名木,还写了依附于古树名木或古树名木所记忆所感知的人文风情,还寄托了我对树的认知与凝思。

以前我也写过老树,写过有看点的树。但以一部书的规模来写树,这是第一次。对我,充满了全新的挑战。

有文友知道我写这本书,说按散文最新的思考,这应归属于生态散文。我不知我的这些尝试,能否妥帖得了这个时尚的命题。最初写作这些乔木时并未去想这些,我只是觉得这些乔木甚美,想把它们写出来而已。就像一位山民觉得一把树籽很好,便垦土育苗,至于那树籽拱破地皮萌蘖成树后是雌是雄或雌雄同体,山民弯腰荷锄,捻籽落地时多是不会去想的。

乔木皆美。乔木有优异于我们人类太多的美,我努力地探寻着,努力的去撮字为文。这种琐碎的美,我不知道对这个躁动的周遭世界能否降一分噪音,能否添一丝恬静?能否给急匆匆的人,浮躁躁的心送进一抹绿意,送进一缕草木的清凉?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一份希望。但愿吧,但愿这心愿如同树花,总能缀结出几把树果,哪怕几粒树果也好呀。

林木不是我熟悉的行当,写起来自有陌生的难度。“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圣人的话,也是我尽力想去做的。草木从《诗经》走来,草木从《楚辞》走来,草木从冒地而生的那一刻起,便有了它独特的芳香气味,便有了入眼入脑的式样,便有了诗情画意的名字。从事这部书的写作中,我觉得我和树木走近了,我学到了许多林木的知识。山林里很多乔木,以前我只知其形,不知其名更不知其性,这回几乎全知道了。以往在文学作品里看过的树木,只知道其名,却不知其态其味,这次在山野里也对上了号,被我牢牢地记住了。以后如去山林闲逛,见了临风大树,观其叶,察其皮,嗅其味,我也能说出个大概了。

写作古树名木的过程中,古树的恬静恬淡也暗塑了我的性格。看世间炎凉的事更开了,对伤害或恶意的事竟能一笑置之了,遇事再不会急躁了,爱自然界生命之情更深了,文字似乎也更柔软了。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书稿数叹告竣,细数52篇。52这个数好,时尚数,“52”即“我爱”。 我爱妻子,我爱儿子,我爱家人,我爱亲人,我爱朋友,我爱树木花草,我爱鸟兽虫鱼,我爱这个世界一切有生命的精灵,包括空气、阳光、食物和水。

进入书中的乔木,有外地的,但多是我生活地岚皋的。书中的乔木鲜活活地生长着,实地的乔木鲜活活地生长着。愿这些鲜活活的乔木天长地久地生长下去,活成树神,活成人人敬仰的景致与地标。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古谣我喜欢,尤其是前半句我更喜欢,又极合本书之题。那就不避年代之远,借来起首四字当作本书的书名吧。

这是我继“巴山三部曲”之后的第四部文集,也是我的第三部散文集。集子里的稿子全是近三年写的。其中的一部分作品已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延河》《安康日报》等报刊公开刊出过。《老荫茶树》在《人民日报》副刊刊登后,先后多次入选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读本》和中考语文复习阅读课件。

时有四季,书有四辑。时有春、夏、秋、冬,书有“蚕月条柳”“方觉夏深”“木叶青黄”“冬至阳生”。 乔木生在山上,一年四季地长,经年累月地长,本不应如此分辑的,实是以野外觐树并落笔成篇时间为序的,权为读者朋友们做个导引吧。

感谢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所有厚爱我的读者,感谢所有因缘进入本书的古树名木和由此勾连出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