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书

枕边书


  “长安文心”书系



  《生态之维与民歌之美》



  《驻村扶贫记》


这是一套汇聚14位在陕西乃至全国文坛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的散文作品集,是“文学陕军”原创实力的一次颇具规模的集体亮相。包括:陈忠实《岁月·生活·文学》、贾平凹《一块土地》、高建群《唱给农耕文明的挽歌》、陈彦《打开的河流》、方英文《霜天自在》、朱鸿《历史的深处》、孙见喜《月夜城墙根》、孔明《我岭上》、邢小利《独向陌生》、张艳茜《走在西安大街上》、刘炜评《年华暗换在西京》、刘云《草木光景》、范超《我们在大地上只过一生》、李娟《你是我的暖》。

名家荟萃。在中国,陕西文坛堪称一方文学重地;在秦岭脚下,有一批饱经汉风唐韵洗礼熏陶的文学家群体,堪称一道绚烂的人文风景线,要读懂陕西文学内蕴,就不能绕过他们;要领略中国当代文学精华,更不能忽视他们。他们在古城长安这悠久丰饶的土壤滋养下独占地利人和,独领文学风骚,他们痴迷于文学创作而独具文学风流。因此“长安文心”是文学的初心亦是文学的坚守。

原创精品。本书系荟萃的是14位作家原创作品中的精华。他们以各自最擅长的笔触展示西部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的历史底蕴与多姿多彩,又以各自的文风、文采、文笔彰显各人的文学才情、才华和才学,记述平凡感动,寄托高远情志,秉承至纯文心,体现时代风貌。

美文沁心。这套散文集,是散文更是美文、妙文、智慧之文,是回归文学本来面目的上乘之作,温暖美好,沁人心脾,作品既有品位、有格调、有内涵,又温暖、精致美好,充满感召力和感染力,而且就当下大众的阅读习惯而言,很适合碎片化阅读。

精挑细选。每一个集子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经过与作者进行反复斟酌筛选敲定的,文章均是代表其创作者较高水准的得意之作,散发出其独有的个性气质,充分显示了精品原创的文学魅力,是“文学陕军”文化担当和文化自觉的最佳诠释。

(梁真鹏)

近日,安康学院青年教师侯红艳所著的《生态之维与民歌之美——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旬阳民歌研究》一书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旬阳民歌首部研究专著,它标志着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旬阳民歌在广泛传承的同时,上升到理论研究层面。

《生态之维与民歌之美》全书共27万字,是安康学院与旬阳县委宣传部横向项目研究成果,是安康学院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成果之一。作者侯红艳的专业研究方向是文艺美学。在《生态之维与民歌之美》一书中,作者在吸收前人民歌研究方法的前提下,注重学术研究的独创性,另辟蹊径,以生态美学为研究视点,重点考察旬阳民歌的生成环境和文化基础,以诗意盎然、激情饱满的文字阐述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并对未来旬阳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应对策略,从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层面凸显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旬阳民歌是中国民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水文化、陕南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凝结了旬阳民众千百年来形成的思想情感、价值伦理、文化印记和审美情趣,是最具生活性、真实性和地方性的优秀文化遗产。2014年11月,旬阳民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2015年开始,侯红艳就开始关注旬阳,关注旬阳民歌,多次到旬阳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以便对旬阳进行全方位了解,对旬阳民歌进行深层次文化解读、美学阐释。 (陈曦)

黄振琼是旬阳县文联派驻城关镇龙王庙村驻村工作队队员,4年时间,她在落实驻村工作任务的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发挥写作特长,宣传先进典型,践行文艺扶贫精神。《驻村扶贫记》围绕“志、智、情”,通过92篇文章近42万字的鲜活故事、质朴语言、真挚情感,为读者展现出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驻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发展富民产业、改善村容村貌、提振精气神、过上好日子,从侧面反映了全县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和广大扶贫干部不负重托、披荆斩棘、乐于奉献的时代风采。书中收录的《我和他们的忘年交》一文曾荣获2019年全国“我的驻村故事”征文一等奖。

(李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