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大事集中抓

——平利“统揽”赢脱贫纪要

我市全面完成易地搬迁安置点自治单元划分调整

本报讯(通讯员 王锡松 梁波)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民政部门深入贯彻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依法依规调整划分村(社区)自治单元和设立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积极推进搬迁群众有序参与社区治理,进一步完善搬迁新型社区组织架构,理顺管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截至6月底,已全面完成了全市1364个易地搬迁安置点自治单元调整划分工作。

“十二五”以来,我市积极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易地搬迁94.1万人。易地搬迁新型社区,既不同于传统的农村村落,也有别于完全意义的城市社区,特别是许多社区群众是跨区域安置,出现了人与土地、林地、户籍分离的现象,服务治理难度大,搬迁群众融入难,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及时制定了《安康市易地搬迁村(社区)自治建设工作方案》《2020年全市易地搬迁安置点自治建设任务及责任清单》等多个指导性文件,按照“公共服务全覆盖、管理成本不增加、社区治理更有效”的原则,充分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指导,依法依规,结合辖区内村(居)委员会和村(居)民小组户数人口迁入、迁出规模等情况,精准指导县区深入开展村(居)民委员会和村(居)民小组设立、撤消和范围调整划分工作,进一步完善搬迁新型社区组织架构,理顺管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截至6月30日,经各县区人民政府研究批复,全市1364个易地搬迁安置点,采取单设、联合、挂靠等三种方式,新设村级自治单元53个,融合、挂靠建设自治组织1311个。调整后,全市共有139个镇(街道)、252个城镇社区、1673个行政村(农村社区)。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我市各级民政部门还用足用好中省各类项目资金、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组织帮扶资金,统筹整合各类要素资源,重点倾斜支持易地搬迁村(社区)服务中心(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农村公益性公墓、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累计下拨项目资金2870万元,支持170个农村社区建成功能完善、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中心,健全易地搬迁村(社区)婚丧嫁娶、老年人活动、留守儿童关爱托管等功能,充分发挥了便民利民作用。

通讯员 张权伟 吴星 沈奕君

6月22日,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细雨连绵。站在新家阳台上,47岁的汪显平又一次不自觉地向北望去。窗外,距离新家10公里的山间,曾是他度过了半生的村子,名为万福山。但可惜的是,万福山并没有“福”,有的只是贫穷。

“若是在从前,这会儿肯定出不了门了,外面全是泥水。”汪显平感慨道。2016年,他们一家享受移民搬迁政策,从山上搬下,住进了现在窗明几净的新房子。

这是发生在秦巴山区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普通故事,却也是过去数年平利县4万多名百姓生活变化的最真实写照。4年来,平利县连续6次名列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第一,连续3年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

“统揽工作,功不可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利县委书记郑小东总结道,“4年来,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思想认识、组织机制、用人导向、财力物力和目标考核上进行统揽,形成了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

认识“统揽”: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

山大人稀、沟壑纵横,交通信息不畅,群众思想保守,内生动力不足,“十二五”末,全县有贫困村79个、贫困户18507户、贫困人口44811人,贫困发生率22.4%……如何带领全县百姓打赢脱贫攻坚战?平利县将思想认识放到第一位,使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起“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的认识。

从2016年开始,平利县委、县政府春节收假后的第一个会,就是以脱贫攻坚工作为“统揽”,进行安排部署:把脱贫攻坚考核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提升到镇为50%、部门为40%;全县所有项目、资金向脱贫攻坚集中,新增财力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项目,在地方财政收入仅有1个亿左右的情况下,县本级财政收入每年单列7000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全县134个社会组织、222家市场主体投身扶贫事业,形成了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

在郑小东看来,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首先体现在县委的统揽上,县委统揽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县委书记的统揽和带头上,县委作为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部”,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切实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把脱贫攻坚作为整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纲,统揽全局,纲举目张,县委书记是脱贫攻坚的“一线总指挥”,就是要把脱贫攻坚作为自己履职尽责的头等大事,始终围绕脱贫攻坚想问题、理思路、做决策、抓落实,统筹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

平利县脱贫办主任罗显平告诉笔者,正是县委的强力统揽和全面统筹,从而保证了抓脱贫攻坚的靶心焦点始终不变,攻坚力度始终不减。

机制“统揽”:干部下沉抓落实

万福山村是平利县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山高路远,脱贫难度大。2019年,在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期,县长陈伦富到村担任脱贫攻坚总队长。

随后的时间,陈伦富一边统揽帮扶队伍,一边统筹产业发展。一年后,路通家门,水进民居,村里条件逐步转变,如今不仅建起了产业园,还引来了民宿产业,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平利县探索建立脱贫攻坚总队长机制,由县委书记、县长带头,所有县级领导、部门和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直接到村担任脱贫攻坚总队长,对村上的脱贫攻坚任务落实负总责,一人一村,实现137个村全覆盖。

脱贫攻坚总队长机制,只是平利县探索建立统揽带头抓落实机制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中,平利县坚持从用人导向统揽,强化主战场用人机制,制定出台各项干部激励措施,每年至少拿出15个科级领导岗位定向选拔一线优秀扶贫干部。多重抓落实机制激发了平利县各级领导苦抓真抓精神,他们纷纷把工作推进会、现场办公会开到村组院落,与群众面对面解剖麻雀、研究举措、解决问题;党员干部苦帮真帮, 与群众结亲戚、交朋友,纾民之忧、解民之困;“四支队伍”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与群众一起苦干实干,确保了脱贫举措第一时间得到落实,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导向“统揽”:压实责任看实效

6月11日,平利县长安镇金沙河村第一书记王青山再次冒雨赶往刘锋家。“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排查,村里对刘锋家进行评判,认为受疫情影响,他家存在返贫风险,必须要进行清零销号。”王青山告诉笔者。

核实信息、核查短板、落实政策、整改问题、开展帮扶……连日来,平利县党员干部纷纷投入脱贫攻坚一线,扎实推进三排查三清零 “回头看”。

今年以来,平利县坚决贯彻“四个不摘”,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抓,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精力向脱贫攻坚主战场集结,一切注意力、执行力向脱贫攻坚转移,各级领导干部尽锐出战,下沉一线,县级领导每周到镇督战一次,每月召开一次全镇总队长联席会议,全体总队长每月至少4次到村督导。

“通过毫不动摇地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和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最大考场,通过各级领导以上率下、层层示范,带动了广大干部冲锋陷阵,形成了领导带着干、干部跟着干、争先恐后干的脱贫攻坚局面。”郑小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