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探源”黄石滩

■ 王丽蓉

在这个乍寒还暖的时节,有幸随作协文友一起到黄石滩参加采风活动。沿着富家河向北一路前行约20余公里,终于到了黄石滩水库,远远望见巍然矗立的大坝上几个醒目的大字“黄石滩水库”。因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黄石滩水库,一下被这美丽的景色所迷住了,波光粼粼的水波在水面上轻轻荡漾,清澈碧绿的水中鱼儿在欢快得游动,远处几只白鹭飞过,让水库显得更加富有生机。水库边上有水利职工们利用休息时间栽种的花草树木和瓜果蔬菜,还有养殖的土鸡、鸭子、白鹅。这里犹如一幅有着青山绿水且怡然自得的水墨画。眼前的这个水库分明就是浓缩版的瀛湖啊。

黄石滩水库前身为“八一水库”,位于汉江二级支流富家河源头下游38.5公里,有效库容1080万立方米。可供2.5万余亩土地灌溉和数十万人口饮用。“八一水库”建设,是建国后第一次由民兵修建的大型建设工程,也是安康县建国后建设最早的水利建设工程。1958年10月,由一群热血沸腾的复员退伍军人和民兵组建“八一基建团”奔赴松坝乡建设水库。因从小就听二姑提起她们年轻时候参加三线建设的故事,她也是当时被称作“铁姑娘排”的成员之一。她们参加了重建八一水库、抢修安旬公路、修筑襄渝铁路。当我第一次走进黄石滩陈列室,就迫不及待的在墙上那些照片中寻找她们的身影。在那张“铁姑娘排”的照片前我驻足,照片中的她们正值青春年华十七八岁的样子。她们的青春是挥洒汗水的青春,干起活来比男同胞都厉害,筑地基、打土墙、坎木料。抢工期提进度,脏活、累活抢着干,迸发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工作激情,成为水库建设的生力军。在时代的锤炼下拥有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力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铁姑娘”。她们自己的实际行动树起“半边天”的楷模。这些照片中的“铁姑娘”们如今已是耋耄之年,但是她们吃苦耐劳、敢拼敢干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这些后辈。她们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激流勇进成为了一代人的楷模。看到水库,会令许多人重拾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就会想起那个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虽然没有亲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但从简短的文字中、从一张纸发黄的黑白照片中,让我又一次重温了那段岁月。施工现场这些退伍复员军人和基干民兵们开山放炮、挖石方、开挖导流渠、围堰、筑坝,排山倒海、你追我赶的建设工地上秩序井然,打夯的、挖土的、挑土的,声势浩大的劳动场面,几千人在荒山野岭施工,跨越29个山头、经过75出险崖,穿过17个隧洞,绕过23道河湾,全长32公里的盘山渠道竣工通水。他们靠的是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敢下五洋捉蹩,敢上九天揽月”,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精神,克服种种艰险,改造了山河。这种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染了几代人。

经过20多年运行,八一水库严重淤积,灌区濒临报废。为解决灌区人畜生产、生活用水问题,2000年,陕西省计委批准在八一水库下游修建黄石滩水库替代八一水库,利用原有渠系,灌溉原有灌区。这次修水库运用机械化科学的修建,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导流排沙泄洪洞、输水洞四部分组成。2006年投入使用,黄石滩水库确定为汉滨区第二水源地,受益人口19万人。灌区辖五里、建民、关庙、江北四镇及高新区居民饮用、灌溉。

从上世纪50年代修八一水库到现在的黄石滩中型水库,从以灌溉为主功能单一,发展到集灌溉、防洪、供水、旅游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基础产业。水利发展史的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几代水利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用水利人的情怀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如今的黄石滩紧跟时代步伐,抓住发展机遇,正以蓬勃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美丽的黄石滩风景区正以崭新的姿态绽放耀眼的光芒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