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汉江晨刊

刀尖上的非遗

——唐章根与他的皮影雕刻





记者 孙妙鸿 杨迁伟

今年77岁的唐章根,已经从事皮影雕刻60余年了。

从12岁开始耍唱道情皮影戏,并喜欢上了雕刻皮影,至今从未停止过对皮影艺术的探索。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演出的影子是用牛皮、羊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唱。

家住安康高新区张岭村六组的唐章根出生在皮影世家,从小听着锣鼓镲、皮弦、渔鼓和道情戏文长大,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迷上了皮影雕刻艺术。

12岁那年,从省城演出皮影戏回家的父亲为了他的戏文能传承下去,给娃们教一门手艺,每逢四里乡亲有演出便带着唐章根学习。天分加上热爱,唐章根很快入了迷,从此与皮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唐章根是陕西为数不多的皮影雕刻艺术非遗文化传承人。

唐章根至今还记得,当年在安康皮影戏有多繁荣。“从安康到恒口有30多口箱子。平时乡亲们家里凡是有红白喜事或是逢年过节,都要请皮影戏班子去耍一下,无论走到哪儿别人都会对我们高看一眼。”

皮影道具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一个皮影从初稿到最后造型的产出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唐章根的皮影通常在一年中的阴历2月和8月选皮。皮料的选择也很有讲究,以当地三岁左右、调训过、耕过地的黑母牛皮最佳。选好之后就要进行皮子处理,将皮料在清水中反复浸泡数日后,用刀刮去皮毛和脂肪等杂物,然后用绳子崩于架子上晾干。雕刻皮影时,要经过选皮、画型、刻画、打磨、上色、发汗、钉眼、系弦、上环、套杆等10多道工序,历时数周才能成型。

唐章根从屋内搬出好几个纸箱子,精心地一件一件挂在绳子上进行展示,并指着影子说道:“为了保证影子的质感,每一个步骤都要重复多次,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细,不敢有半点马虎。比如在晾干皮子的时候要防止蚊蝇,如果蚊子粪便拉在皮子上,就会有黑点点,这是不允许的……”原本不擅言谈的唐章根聊起皮影却滔滔不绝。

画图最考验匠人的美术功底,但真正传统的皮影刻制要求很高,不同的人物脸谱是固定的,小生有小生的模板,小旦有小旦的模板,龙袍有龙袍的脸子,需要什么人物,就按着模板和公式套啥人物。比如武松的形象,眉毛是皱的,戴着皂角帽等。

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让皮影戏的繁盛戛然而止。“关庙一杨氏老者不甘心这门手艺失了传,偷偷藏了几本皮影影谱,我和其他几个伙计一起找到这位老者,把谱子借来看并复印后保存至今。”这难能可贵的影谱为唐章根省去了不少麻烦,需要刻画什么人物照着影谱套就行了。

唐章根自己一直保留着一整箱子的皮影,再次制作时,便不需要照着影谱来画图了。将经过特殊处理的牛皮平铺在黄腊板上,把现成的影子放在牛皮上,左手按住影子,右手捏着钢针,将影子的图案和线条拓刻在牛皮上,这个过程承上启下,容不得半点马虎。

接下来便是唐章根制作皮影中最重要的工作——雕刻皮影。雕刻影子便是用工具刀凿刻描好图样的皮料,这是皮影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一个作品的好坏全在这里一见高下。一个小小的长方形木匣子里装着尖头刀、三角刀、平口刀、凿刀等各式各样的刻刀,唐章根戴着眼镜,一丝不苟地持着刻刀,精雕细琢地刻凿或剪出各种造型的轮廓,再由易入难地雕刻出心中最美的影子,时光仿佛凝固在了那一刻。“最不好刻的是龙袍、王桌、王椅和铐子,这些影子刀路小而细,一个龙袍得用两个多周时间。”唐章根雕刻的影子刀工细腻,甚至连眉眼、头饰等都清晰可辨。

雕刻之后,即是给影子上色。老艺人们常说“三分刻,七分染”,这也是唐章根一直坚持的死理。“给影子上色就好比给人化妆,人长得再好看,妆如果画丑了一样丑。所以雕刻影子和上色是一件皮影能否体现原有人物性格的关键。”唐章根给皮影着色采用的是传统的矿物原料进行双面上色,以固有的红、黄、绿、黑,经过多次烘染,这样颜色才更加艳丽,人影也才愈加生动。

影子上好色之后还要经过发汗润平,系弦链接等多道工序才能最终制作完成。每个影子的制作都得经过10多道工序,平均刻画上千刀。制成一个影人,快则3天,慢的也要一个周。唐章根制作的影子,连连接的弦子都是用牛皮搓成的,操纵表演的钎子也是他用手指粗的竹子削的。“老一辈的东西不能丢,既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比如连接用的弦子,只有牛皮搓出来的才能保证表演时的垂感,否则是飘的,而且容易断。”

60余年来,唐章根创作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从帝王天子到文臣武将,从巾帼女将到一代枭雄……每一个人物唐章根都烂熟于心。先后有文化单位和一些兴趣爱好者找到唐章根,请他雕刻整口箱子的皮影。耗费一年时间雕刻的一整口箱子皮影,唐章根只卖5到7万元钱,但这些并未让他放弃皮影雕刻。

随着时代的发展,激光雕刻机出现了,采用激光雕刻技艺的机器皮影兴起,原来一个人几天时间才能做出一件皮影,现在一个人操控两台机器,一天就可以做上百件皮影。“材料的不同、人工的精细等等都是机器无法替代的。”为了了解情况,唐章根让儿子帮自己在网上买来一些影子,但他发现机器制作的影子与传统的手工皮影有着天壤之别,无论是雕刻、染色还是演出都没有想要的那种感觉,缺乏灵气。

唐章根虽然有自己的坚持和热爱,但要想传承并守护好这门古老的艺术却面临很多困难。唐章根说:“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来学习雕刻皮影的,之前也曾有一些年轻人来学习,但雕刻皮影是个细法活,一个影子的完成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年轻人根本没这个耐心。还有就是现在这种老手艺人也不多了,单靠这门手艺是养不活人的。”近年来,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把“安康道情”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唐章根的家被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为“传习所”,并授予唐章根家庭为皮影文化传习户。

唐章根并不在乎自己是否出名,但他高兴自己坚守的手艺得到了重视,他想正式收徒,只要喜欢,他愿意免费教,却一直未能如愿。

孙子今年12岁了,没事儿喜欢让唐章根唱一段皮影戏,照着他的样子比划比划,这似乎让唐章根看到了希望。“课余时间,他喜欢跟我学习雕刻或者表演皮影,他现在已经在学画画和唱歌了,这些都是学习皮影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