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秦巴·旅事

聿来胥宇

关口镇旅游资源之人文建筑古迹



■ 石振东

旬阳县关口镇大泥沟位于汉江乾坤湾上方,紧邻汉江航道,大泥沟河的海拔落差较大且终年奔流不息,木材、竹林、药材等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明清至近代,曾有造纸作坊6家、油坊3家、炮铺3家,生产的火纸、桐油、生漆等工业和农副产品销往湖北、西安等地,商贸业相当繁荣,受文化交融的影响,建筑文化艺术相当精湛,现仅存的佘家院子、郭家楼子、骆家院子、邓家厂等明清建筑成为古建筑学术研究的活教材,更是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

佘家院子——金字大匾“急公好义”“康彊逢吉”

距汉江北岸2公里,位于关口镇泥沟村二组的佘家院子,系佘氏第十八世后人佘泰桓于咸丰年间建成,坐西向东,门楼朝向上河,依山傍水,由两座砖木结构四合院、两座耳房组成,占地2亩有余,属典型清代建筑。匠心独运的木雕、石刻,装饰典雅,美观大方,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从古宅基石可见,工艺十分考究,历经一个半世纪之久仍纹丝未动,亦未风化。

据说佘家院子有块金字大匾,是中华民国副总统赠予佘家的。生于咸丰七年八月的佘运迪,曾从军于黎元洪麾下,深得器重,任陆军少校。民国三年,佘运迪五十八岁寿辰,洵阳县事田龙荘、陆军少尉卢长耕、老河口、兴安、平利、白邑等地众戚友仝赠“康彊逢吉”寿匾,置于正房门头。民国八年佘运迪中得头彩,将彩金四十大箱财宝捐献军队,时任中华民国副总统、海陆军大元帅兼鄂省都督黎元洪亲笔题词“急公好义”赠予佘运迪,置于佘家大院门楼,以耀后世。

据佘氏后人讲述,佘氏原籍江西南昌,祖籍湖北武昌,为躲避战乱,佘氏第十八世后人佘泰桓、佘泰贞等兄弟数人沿汉江一路向上游逃难,于道光十九年分别在洵阳县大泥沟、烂滩沟等地落脚。佘泰桓从泥沟纸坊当伙计做起,在杨家槽安家,为人忠厚,习得一身造纸手艺,后将纸坊承包经营。然纸坊经营并非一帆风顺,困窘之时,向邓氏家族借得玉米四十石,大部分用于做生意,并将桐油等当地特产销往湖北老河口,自此佘家开始兴旺,人口大增,遂于河下建房数院,即佘家大院。鼎盛时期,佘氏第二十世后人兄弟十人各经一行,分别开办油坊、染坊、药铺、烟铺、炮铺、灰坊、纸坊等,并在构阳铺、大棕溪、蜀河口、白邑、兴安等地开办店铺,销售布匹、洋油、红白糖、铁丝、洋钉、盐、醋等日用品,将生漆、桐油、石灰、木籽、火纸、穰、大豆、旱烟、药材等销往老河口等地,租用三艘大木船来回调运,生意风生水起。

如今,在佘家院子门楼、房屋两侧的狮子口万卷书上仍清晰的看到多首古诗,彰显了主人的浑厚的文化修养。如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李白《过崔八水亭》“高阁横秀气/清幽併在君/簷飞宛溪水/牎落敬亭云”;陈子昂《春日登金华观》“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物华天宝日/人杰地灵时/松柏清且稚芝兰秀”。

不仅在建筑上体现佘家院子,更体现在家训家规方面。据《佘氏宗谱》记载家规十六条:敦孝弟以重彝伦,笃宗族以昭雍睦,正名分以严纲常,肃祠墓以安先灵,別男女以正內外,遵四礼以表仪节,课诵读以明礼义,隆师友以崇道学,崇节义以励风化,尚勤俭以裕财用,戒赌博以敬非为,睦姻里以敦厚谊,息争讼以杜祸累,辨族类以防乱宗,积公费以置祀产,立族长以理家政。

骆家院子

骆家院子,位于泥沟村四组,距汉江3公里,由门楼、照壁及厅房、厢房、正房等二十余间房屋组成,系骆氏十四世后人骆明玉及十五世后人建造,占地一亩有余,属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建筑。大门朝向泥沟上河,寓意财源广进,两侧有“狮子口万卷书”形垛头。门楼外侧左万卷书上载刘克庄《莺梭》“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花似锦/多少工夫织得成”。右万卷书上载“读书人志气清高/到群伦众称英豪/诵圣贤锦心绣口/立朝纲地动山摇”。门花五面雕花精致,正面雕神鹿、仙鹤四周云雷纹相围,四面分别雕蝙蝠、蝴蝶、芭蕉扇、如意等图案,寓意平安吉祥。左侧万卷书上载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右侧万卷书上绘刘海打柴、姜子牙钓鱼的图画,书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厅房的大理石门礅雕刻风格各不相同,石门礅分别雕刻的鹿回头、祥鹤、荷花,表示“六合同春”的涵义。正房门礅雕刻虽被毁坏,但浮雕麒麟仍然可见。厢房大门两侧有一对圈形窗户,镂空雕刻蝙蝠从天而降、如意等图案,厢房里侧两边各有一组一码三箭四扇窗。西头万卷书上彩绘双凤朝阳、状元祭塔、武松打虎图画活灵活现。虽历经百年洗礼精美图案依然色彩绚丽,惟妙惟肖。

位于四合院西侧有座古建筑,属骆氏十五世骆遇禄的后人建造,两侧厢房庄基、门楼已建成,后因故没能完工,房顶屋瓦损毁严重,已用彩钢替换,但建筑风格依旧,垫放大柱的四只磉盘如钢铸一般规整。房头左侧万卷书上载司马光的《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东侧万卷书上载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旬阳县骆家大院的主人系骆氏十四世骆明玉,成年后为避战乱,迁入旬阳泥沟经商定居。据碑文记载:骆明玉本西安府临潼县马额镇骆村人也,生于嘉庆八年腊月,初以贸易微业迁居洵阳汉水之泥沟……其艰辛境遇莫卜,其亨通積数十年之,只因苦经营而上,以继箕裘下,以开堂构由是而家道卜,其小康焉,其享年六十七岁……

《骆氏家谱》记载骆氏家族族规十二条: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重祭祀,修坟茔,重敬贤,慎婚配,禁非为,正人伦,遵辈派,勤求知,诚实业。载骆氏家训六条:读书明理,尊老敬贤,和睦友善,忠孝并举,勤劳节俭,励志自强。家规家训已成为骆氏族人传承祖德、立身处世、成就大业的精神支柱和家族文化精髓。

郭家楼房——甲第连云

郭家楼房,位于泥沟村七组,距汉江5公里,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占地约5亩。居于山腰腹地,屋后铁甲树苍翠挺拔,门前竹林茂密、古树参天,不显山露水。正房坐东向西,大门朝向笔架山。

郭家楼房两个后院属明朝建筑,山墙为砖石结构,窗户镂空“光明”二字。中院居中,最为豪华。后在中院南侧续建厅房、耳房,称为前院。前院、中院均为清代建筑。郭家楼房原有百余间房屋,住四十余户一百余位郭氏族人,前院后门青花瓷片镶嵌着“甲第连云”四字。中院的门楼保存最完整,大青石门墩、门槛完好无损,门楼正前方狮子口万卷书下有六阶,分别绘就如意、祥云、蝙蝠、回纹、万字纹、八角交四方等图案,门楼左右侧为“黛痕纷掩映”“春意凝新碧/蒙茸帅色齐/涛青素柳岸/分绿到雲溪/活翠帝诗思/轻阴襯马嘶/主人学楷 ”,狮子口万卷书上写“黛痕纷掩映/簾额望低迷/带露融三径/和煙画一隄/东秉寒/主人学楷”。门楼内正上方悬挂金字大匾“称隆宗党”。门楼屋檐的脊头上,精致的彩绘水墨历经百年的风雨依然栩栩如生。中院北厢房左万卷书上载“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乙酉年仲春书”,右万卷书上载“根本情孝悌事业在诗书——孟夏月书”。中院南厢房左万卷书上载“侧闻君子语坐想古人风”,右万卷书上载“日暖青芝秀风和彩凤鸣”。狮子口万卷书尾部形态各异雌雄有别,门楼四方为龙尾,南厢房四方为狮尾,北厢房四方为毛茸茸的虎尾。从后院二进院北厢房及三进院裸露房架可见屋挑、二桴子,屋脊等处可见福、囍、龙首、龙尾、祥云等精美木雕。建筑师将每一块木材都当作艺术品精雕细琢,祈愿幸福美好永伴。

在中院南厢房的背面壁墙上,单有一个一丈二见方的字画,白底黑线为界,四角绘祥云等纹饰,“福”字居中,上留有天头,下留有地头,富态的空心福字内,均匀的画满水波横纹,如意祥云纹为背景,寓意后“辈”五福临门、吉祥如意。在厅堂正对面书大福字,有“福兆(照)满门”的寓意。“福”字一字四体合而为一,左上部是行书,左下部为隶书,右上部是草书,右下部是楷书。福字字迹藏画,左边的示字旁笔画,依杖侧立的寿星老,仙鹤飞翔在头上。福字右边的上半草书笔画,书写成犹如一只卧在田边孵蛋的天鹅。福字中有画,天官大帝、梅花鹿、寿仙老、仙鹤、财神爷,画中福、禄、寿、囍、财五神齐聚一堂即“五福临门”。此福字,虽历经百年风雨,却依然艳丽如初。

据《郭氏宗谱》记载“……夫我郭氏者,隶籍山西省山西府太原县,继迁陕西省兴安府洵邑大泥沟之肖家坡而居,无奈历年久远未能详其岁月,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有三世祖(讳)汝霄迁居郭家沟,由明迄今可考而知者仅十三代尔……”郭氏族人迁入后,先祖占山拓荒种地,兴农桑。后开办火纸厂、染坊、油坊、药铺等,聚财兴业,坐贾经商,富甲一方。郭家楼人不仅擅长做生意,更重视教育,开办了学堂传授知识,郭氏族人知书达礼人才辈出,古有多人考取功名在朝为官,郭天禄曾任柞水县令,今有国家栋梁者众多。

关口镇明清古建筑的保护开发,对研究陕南民居选址布局、建筑风格、工艺技法、历史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具有深远意义。

后记:在调查过程中,我是满怀崇敬的心情,在与祖先对话,在和古建筑交流,在和大自然密语,倾听他们诉说沧桑历史,从中汲取经典文化养分,领悟做人做事之道,记录不为人知的故事,分享大自然的神秘与博大。在郭家楼调查时,我不止一次从牌匾“称隆宗党”旁边经过,在第三次去郭家楼时终于一睹真容,虽然被石灰浆涂抹了厚厚一层,但保存的非常完整,我无比兴奋。体会到做事情不能靠运气,要靠毅力,穷追不舍的执着追求,终究会取得成功。在此感谢盛情的朋友,感谢鼓励我前进的领导和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