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汉江晨刊

公用电话,逐渐消逝的“电波”

本报讯(记者 唐正飞)近日,“公用电话即将消失”的消息被诸多媒体提及。记者实地走访了安康中心城区解放路、巴山中路、金州路、育才路、兴安路、南环路、大桥路等街道,发现之前遍布街头的“公用电话”“话吧”和电话亭已不见踪影。就连一两个月前依然伫立在江北大道的两个IC公用电话亭也不知何时被拆除。

据了解,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公用电话走上街头,在路旁、车站、机场、码头以及商店、旅馆、影剧院等公共场所都有公用电话的身影。公用电话服务点挂有明显的标志,主要分为有人管理和无人管理两种。有人管理的公用电话可采用普通电话机,由管理人员向拨打电话人收取通话费用。无人管理的公用电话则采用具有自动收费性能的电话机,自动收取每次通话的费用。自动收费公用电话机有按次计费的,也有按时计费的。

在育才路开烟酒店已经快20年的市民刘先生回忆,以前育才路上插卡的公用电话亭没走几步就是一个,沿街只要是有条件的店子都装有公用电话,随处能看到“话吧”“公用电话”的招牌。自己当时装电话一是方便自己接打电话,二是方便附近的学生和居民。当时市话是每分钟两三毛钱,长途每分钟是五六毛钱,每一通电话打完后,刘先生会根据计价器显示的金额收取。后来,随着手机的普及,使用公用电话的人少了,四五年前就撤销了公用电话业务。

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市面上公用电话少之又少,基本上看不到。以前自己在张滩上学那会儿,学校附近的小店基本上都能打公用电话,有的店里只有一部电话,有的则是将店内的墙上装上五六部电话。每打完一通电话都要到前台老板那儿交完钱,才能打第二通电话。那时家里给的生活费也比较少,每次要像挤牙膏一样省下钱来才去打,每次通话都是捡重要的事情尽快说完,有时摸着自己口袋的钱不得不“掐秒”挂电话,电话两端互相道别的时间都没有。

“随着手机和移动通讯的普及和发展,人手一部手机得以实现,市民更热衷于内容丰富、便捷的科技产品和服务。目前固定电话用于办公的比较多,家庭用的则比较少。相对于随时随地就能沟通的手机,公用电话的‘固定’是业务量日渐萎缩的主要原因,加之现在充电设备的普及,保证了手机的续航能力,即使外出手机没电了,打个紧急电话也不会太难。”市工信局信息化发展科何敏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