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末

品味植物的
风情与格调



■ 姚远

2020年,注定是个不寻常,也不平凡的年份。在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好转的同时,四月已悄然而至,而春天也在不知不觉中接近尾声。《诗经·小旻之什·四月》有云:“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意思是说,四月山上鲜花烂漫,栗花、梅花争相绽放。没有什么伤害,比废掉一个人的尊严还大。殊不知,人有品格,花草也是有格调的。尽管这个春天走得有点快,还是碍不住那些遗世的植物独自美丽。

有心的作者殷茜与画师出离,用文字与图画,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些珍稀濒危植物的沧海桑田与喜怒哀乐。在她们的《遗世独立: 珍稀濒危植物手绘观察笔记》一书中,你能从观察的角度,看得见、认得出、想得到这些珍稀濒危植物,读出它们的超凡脱俗,读出它们的与世无争,读出它们的积极谦卑。

大自然的馈赠与美好,在这个春天与我们略有疏远,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别无他法。实际上,在书本的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植物的柳亸莺娇与傲骨风情,体会植物别样的品性。

作者笔下的厚朴温润如斯:“四月,就在这样一个热烈祥和的春日,厚朴不动声色地开花了。它的花单生枝顶,大而开展,洁白而芳香,温润如玉颜,躲藏在叶片后面,在众多颜色里,它只取最朴素的白,于高处静放。即使每天从这里经过,也不一定能及时发现,常常是一个抬头,发现厚朴花期已去大半,留下泛黄内卷的花被片,只好感叹时光飞逝,不与人期啊。”

画笔所蕴含的,是手绘师与植物长久相处所得的情缘,在自然手绘师出离的笔下,植物们也经历着春回大地的洗礼。

《遗世独立:珍稀濒危植物手绘观察笔记》这本书中的珍稀濒危植物,也许我们从未见过,也许我们相见而不知其名,但不可否认,书中的它们也是春天的一分子,也是大地回春的行吟者。

即便我们无法感受万千植物的美好,但是“书中自有黄金屋”,足不出户,我们也能在字里行间中体味植物的傲骨风情,同时也开启探索珍稀濒危植物的大门。也许这就是科普书的意义。以细笔潜心描绘,不是平淡地再现,而是热情地讴歌。

科普不仅是知识的输出,也是作者与植物深度交流的传递。“我们人类不该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清高的旁观者,或只赚不赔的生意人,我们应当是其中的一分子。”

与摄影图片不同,手绘对植物的描摹,融入了更多的心意与技巧,正是因为它们来之不易,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从种子到发芽,再到开花结果,画笔能够呈现出植物每一片叶子上的经络,或许它没有微距拍摄下的精确,却足够简洁明了,就好像看图说话一样,以图传意,总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使初识的我们即使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能够了解每一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生长史。

笔触与植物的关联,其实更像是从另一个维度来展现珍稀濒危植物对生的渴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描摹,也是通过手绘作者来表达它们虽然面临着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但仍然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手绘作者用笔触赋予了它们向阳而生的冲劲,以挺拔的姿态与多彩的面貌面对未来。

《遗世独立:珍稀濒危植物手绘观察笔记》正是以这种手绘的方式,兼具理性科学与感性审美艺术的两种属性,画出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状态及其生命力,为我们打开了对珍稀濒危植物普及的另一扇大门,富有情感的笔触赋予了遗世独立的植物们生命与希望,也为我们描绘出别样的春天行吟者。

珍稀濒危植物,不仅有独特的傲骨风情,也有超以象外的洒脱自在,更不乏遗世独立于大自然的积极谦卑。它们的风貌起始于天地造化,它们的品性深耕于自然塑造。

在珍稀濒危植物中,无论是生长在峰峦起伏、挺拔险峻的峭壁间,还是郁郁葱葱、尺树寸泓的树林里,亦或是舟楫穿梭、澹澹流水的河湖边,一种“万顷波中得自由”的寻觅,是从遗世独立的生长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