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做实“两山理论”,落子“集体经济”

记者 璩勇 于延琴 孙妙鸿 实习记者 陈楚珺

2019年11月14日,生态环境部公开命名23个地区为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镇坪县位列其中,成为全省本批次中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区。

作为“两山”理论引领实践的具体展示,镇坪人在坚守和扬弃中,成功走出一条 “生态立县”的“集体经济”之路,实践案例被中组部编写教材收录,推向全国。

近日,当记者再次走进镇坪,又看到许多新元素新亮点,不由得倍感欣喜。准确说,我们看到了新探索、新尝试、新模式,看到了新融合、新发展、新业态、新的增长点,也看到新突破、新产品,以及新的发展氛围。

解决空壳村问题,钟宝镇将集体经济融入旅游发展

村集体经济有钱不敢用、不会用,村民缺乏信心和干劲儿,劳动力流失,土地等大量生态资源陷入“冬眠期”,这样的恶性循环,正在许多生态资源丰富,但交通和区位并不占优势的地区上演,一些“空壳村”集体经济名存实亡,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

钟宝镇试图打破这种怪圈。该镇在践行“两山”核心理念不变的语境下进行体制机制变革,以林下旅游为突破口,“四两拨千斤”,唤醒“沉睡资产”,真正实现“养山吃山、养水吃水”,破解了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将全镇8个村的集体资金捆绑形成一个大的股份经济合作社,这在全县、全市都是头一回!”说起合全镇之力打造的林下旅游综合体——“红杉溪谷”,钟宝镇党委副书记陈思显得有些兴奋。

“红杉溪谷”缘于“我在乡下有块田”公益扶贫项目,爱心人士以每年1000元的价格在新坪村认购贫困户一分地,贫困户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等农作物,县义工协会回收并寄送到认购人手中。渐渐地,30多块公益田有了规模。2018年初,新坪村返乡创业能人张森成立宏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公益田旁边建起草莓大棚。不久,新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草莓大棚下方投资20万元建起了鱼塘养鱼,山边建起了林下养鸡厂。

随后,钟宝镇将财政拨付给7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启动资金,以“三变改革”的方式与新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资,共计38万元成立了“红杉溪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借助新坪村有高速路服务区优势,打造一个农旅休闲融合体,吃住玩一体,将来这里建一个儿童游乐场,孩子玩得住,大人也就留得下来!”陈思指着山脚下新腾出来的一片空地说。

站在新坪村村委会活动室外,菜地、大棚、鱼塘,还有正在建设的民宿小屋,尽在眼底。虽在冬季,一切仍显得生机勃勃。

从一块地、一个棚,再到一个池塘一座屋,不同资源潜力渐次得到开发,多个亮点叠加,产生多重效应,让“红杉溪谷”成为一个已经可以看到远景的地方。 2019年,通过公开招商,镇坪县长梁子民宿中心承包了林下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项目运营。

“按照390万的投资额度计算,前三年‘红杉溪谷’每年收益39万元,品国心公司收益32万元,平均每村分红4万余元,每年利润为总投入的8.2%,超过集体经济保底收益要求的6%,等高速路一通,这个数字肯定会涨。”陈思笑着说。

统一经营标准,沿阳安村一带初步成为夏季旅居热点线路

镇坪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6.4%,虽位于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火炉”正中心,夏季平均气温却只有22摄氏度,被人称为避暑胜地。紧挨着景区的阳安村“近水楼台先得月”,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村里的农家避暑度夏。

阳安村口有两棵数人合抱粗的古树相依相伴,被当地人称为“夫妻树”。安居在夫妻树旁的饶乙春就以“夫妻树农家乐”命名办起了吃住一体的农居。“2015年建了两层,游客多,前年又加盖了两层,现在有13个房间住满30个人,一个人包吃包住60元一天,村上统一标准。2019年老下雨游客来得少,也挣了七八万元。”饶乙春说。

“最早重庆过来玩的人特别多,有些村民乱喊价,吃的做的也不行,很多游客都回县城住去了。”镇坪县委宣传部通讯组组长汪礼胜介绍,“后来村上成立了农家乐协会,推行‘星’级管理,食宿统一标准,服务也提升了,这里渐渐就有了规模,目前整个阳安村有20多户吃住一体农家乐。”

以飞渡峡景区为核心,以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带动旅游村、农家客栈、农户共同发展理念,镇坪县统筹(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