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特刊

栽下柑橘树 致富有门路


看着成熟的橘子,邓鼎贵露出了笑脸。


通讯员 宋孝波 冯维杯 饶成文

“这一树橘子大概能产多少斤?”“估计有80斤!”……

立冬刚过,朝阳初升,碧波荡漾,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邓鼎贵的院坝上的8棵橘子树上,在他的精心管护下,缀满枝头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大竹园镇茶栈村是汉滨最适宜种植柑橘的黄金区域之一,而邓鼎贵作为种植大户,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能人。

“柑橘满山像金子,味道爽口似蜜糖。”脸上洋溢着丰收笑容的邓鼎贵,看着他已经开园的15亩柑橘,嘴里面哼起打油诗:“今年是个好收成,雨水多,橘子皮薄、水分足、味甜……”

正在采摘橘子的邓鼎贵忙得热火朝天,说话的工夫,便已摘满一背篓橘子,丰收的汗水和喜悦流淌在古铜色的脸上。

“茶栈是种植柑橘的好地方,但种植柑橘其实并不轻松。树的品种、土壤、温度、湿度等问题都会影响橘子的口感。”邓鼎贵谈起柑橘,侃侃而谈、头头是道。

62岁的邓鼎贵在柑橘的种植上有一股“牛劲”。刚开始种橘子,由于缺乏经验,果子小、产量低,一年下来,加上人工、肥料不但没有赚钱,还赔钱。家里人也劝他不要折腾,年纪大了好好休息,儿子让他进城养老,但他始终割舍不下橘园。

功夫不负有心人。邓鼎贵奔走在汉中城固、四川、浙江等地进行柑橘考察,几经周折,他从浙江引进新品种并进行技术改良,经过多次探索,终于培育出了皮薄、肉嫩、水分多的蜜橘。

如今,种橘38年的邓鼎贵,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种植方法。

什么时候给园子管护?什么时候施肥?邓鼎贵心中有数,他善于通过环环相扣的“解题”,得出“最优解”,种出优质果。

种得好,卖得俏,已成为邓鼎贵近年来的柑橘发展秘诀。谈及销路,邓鼎贵笑着说,由于柑橘的品质优良,顾客基本都是“熟客”。他一方面通过网络销往温州、西安等地,另一方面吸引游客上门进行“体验式”采摘。

“我现在有15亩橘园,零售每斤3元,每年差不多能有10多万元收入……”邓鼎贵随手拿起树枝在地上计算起来,盘点着种橘子的劳动成果,脸上满是自豪。

“老邓用心探索、努力做事为我们产业发展增强了信心。只有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干事,才能像老邓一样,收获满满!”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派驻大竹园镇茶栈村第一书记赵伟认真地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茶栈村乡亲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甜蜜。”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了秦巴山上的这座小村庄,照亮了邓鼎贵的幸福生活,也照亮了茶栈村的“甜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