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特刊

“渔光互补”奏响绿色交响曲

通讯员 徐欢 熊乐

近年来,汉阴县积极探索“光伏+农业”产业模式,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深入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引入“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开辟光伏发展新方向,奏响渔业低碳“绿色交响曲”,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走进汉阴县涧池镇新华村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基地,一个个鱼池上方架设的光伏板阵列,一组连着一组、一排挨着一排,形成一片“光伏海”,场面颇为壮观。光伏板下,渔农们正向鱼池投放鱼食,一条条鱼儿在池中欢腾地跳跃着。“光伏养鱼”创新的农业模式,不仅将太阳能发电与水产养殖相结合,还通过复合利用闲散土地种植果蔬,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光伏养鱼和种植果蔬相结合,将鱼类的排泄物和果蔬的落叶等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养鱼或种植,形成一种生态循环的农业模式。

新华村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适合水产养殖。目前,“渔光互补”水产养殖园区项目已经实施陆基高位鱼池186个,占地总面积达到2400余平方,养殖品种有黄辣丁、匙吻鲟、鲫鱼等,年收入可达100万元。

按照发展庭院经济的统一安排部署,2023年5月下旬高位养鱼池的安装工作基本完成后,以自愿原则签订协议,采取村上出项目、企业出技术、农户自主认领。统一鱼苗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市场销售等方式,使农户不仅可以在养殖园区务工,又可以采取自营、反租倒包、委托代管等方式养鱼致富。“我们村这个‘渔光互补’养鱼项目,真的挺好的。我们有时间就来这里锄草、捡垃圾,钱也赚了还能照顾家里。”涧池镇新华村村民蒲中巧乐呵呵说着。

“我们将依托‘渔光互补’水产养殖园区项目,结合一产,发展二产、三产。打造渔业产业链,通过现有的产业规模和有利条件,积极提升园区环境、利用园区空闲土地种植特色果蔬。同时,依托园区大力发展多样化水产养殖,根据养殖品种多元化、打造以全鱼宴为主的特色餐饮,渔家乐形式的特色民宿,将产业园打造为集休闲观光、垂钓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说起未来规划,永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松信心满满。

新华村“渔光互补”水产养殖园区项目通过改善用能环境,守住了这里的绿水青山。并且紧抓景村融合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综合体建设为契机,丰富乡村旅游元素,合理规划布局,栽种特色果树,布置荷塘景观,在项目基地建设网红打卡景点,打造“光伏+渔业+旅游”现代化产业融合新模式。不仅让村民过上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宜居生活,还让来自城市的客人在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中,找回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