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

有一种痛叫“新生适应不良”

杨继云

又到开学季,十二年寒窗苦读,似乎孩子们终于可以松口气,因为大学校门已经敞开了怀抱!等等,别急,我的诊室却在开学初时间里,经常有大学生“光顾”——他们有的无法适应新的学习方法,有的无法面对新的人际关系,有人就此消沉,严重者不得不中断学业进行专门的心理治疗。父母们可能不太理解——最难熬的高三都过来了,怎么会这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孩子们有一种痛叫“新生适应不良”。

在遇到一个新的环境时,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适应。这种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顺应环境,调控和改变环境,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关系和平衡状态的适应。这适应包括有躯体的,也有心理的。身体适应我们比较好理解,比如南方孩子到北方上学,或者北方孩子到南方就读,气候、环境、饮食习惯等等都面临着巨大改变。而心理学上的“适应”,是指有机体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与环境发生调合作用的过程,比如能否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是积极乐观还是焦虑、抑郁。走进憧憬已久的大学,全新生活的开启,孩子们要经历人生的一个大转折,在社会变化迅速、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中,许多大学新生感觉不知所措,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

“新生适应不良”产生的根源其实并不复杂。一是难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大部分孩子在上学期间,尤其是在高三期间,生活起居的琐碎小事都由父母全权包办,因而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进入大学后,身边没有了父母的照顾,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日常生活。比如开支计划、洗衣打饭、集体生活、语言障碍、气候差异等不适应。二是落差心理:可能当初填报的学校、专业不是自己所喜欢的,或者对专业了解后的失望,或者校园环境与想象中的不一致等,都会在入校后不久产生落差心理。三是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初高中的学生关系比较简单,而且大家来自于相同的环境,人际交往会比较单一、和谐。而大学生活中,陌生的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加之集体宿舍朝夕相处,一些较为内向的学生会出现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久而久之出现人际关系不协调。四是不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大学是彻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环境,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性质还是学习形式、学习管理,都不同于高中时期老师、家长的严格要求。所以一些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会觉得难以适应。五是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我家外甥几年前去南方读大学,入校不久告诉我——在当地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每期拿奖学金的他发现在新的环境中自己就像井底之蛙,需要大量拓展知识面。大学是人才聚集之地,当个人原有的光芒被掩盖后,一部分学生不是给自己新的目标,而是自我评价失调变的自卑起来。

如何“止痛”适应不良呢?新大学生们要学会“三步走”。第一步提高自理能力、掌握生活技巧:逐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遇事自己先试着处理,可以求助老师和同学,尽量不依靠父母,以免形成习惯;学会用发现美的眼睛审视校园及校园生活。第二步主动出击,提高自我: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拓展眼界、开阔思路,既增加了人际交往的渠道又有了集体认同感。第三步学会自我心理调整方法:比如多给自己一些正性的心理暗示,可以调整心境、情感、意志;改变自己的不良认知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人际交往;学会简单的放松方法,可以缓解不良情绪、促进睡眠。

最后提醒父母的是,当孩子出现了烦躁、痛苦、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微弱症状时,多给孩子爱的陪伴、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

适应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的标志,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必备的心理素质,也是个体需要完成的重要社会化课题。祝福每个孩子顺利经历“过渡期”,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