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十四运会特刊

了解运动损伤可以更好地锻炼健身


随着“全运”时间的到来,不仅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普通群众也在响应“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的口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积极参加运动锻炼。但如果健身的方式不对就变成了伤身,只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有必要深入了解和认识运动损伤,以便更好地实现强身健体的目标。安康市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陈世宏这样介绍。

一、认识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顾名思义就是参加运动或锻炼时发生的身体组织损伤。主要包括软组织损伤(肌肉、肌腱、韧带损伤)和骨骼损伤。在临床医学上又分为急性损伤和累积(慢性)损伤。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要表现症状有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功能减弱或丧失。

造成运动损伤原因主要是运动或锻炼时超出了身体组织的适应能力,运动过多、过快或者休息较少。具体来说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一是缺少合理的准备活动;二是运动量安排不合理;三是身体技能差;四是活动场地不佳,地面不平整等。

二、损伤的基本治疗

自行锻炼时,如果发生运动损伤,首先应立即停止锻炼活动,保护损伤部位,进行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其次,对损伤部位采用冰袋、冰水等进行压迫冷敷2-30分钟左右,以达到止痛消肿的效果。最后垫高肢体。

对于严重损伤者,在无法第一时间到往医院处理时,可采用以上方式应急处理后,再前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在物理方式处理后,支持药物治疗、电疗、冷疗、热疗等,达到抗炎、止痛、消肿,避免肢体功能下降的效果。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据统计,在运动实践中,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伤最为多见。因此,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力量练习,对于防止损伤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准备活动要充分,活动前的热身和牵拉练习可以使身体的基础体温升高,肌肉内的血液增加,肌肉的应激性关节的柔软性提高;其次要循序渐进的活动锻炼,有条件时佩戴护具自我保护。

四、针对不同人群运动选择建议

青少年可选择技巧性高、跳跃动作多的运动,如各类球类项目刺激骨骼生长发育;中年人建议选择持久性强的运动,如游泳、慢跑等,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老年人建议选择舒缓、危险性小的运动,如慢步走、打太极拳等。

(实习记者 王子悦、李一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