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养老有保障 群众得幸福

通讯员 吴亚君 朱骏 胡杨阳

近年来,汉滨区坚持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以“参保扫盲点、待遇保发放、基金要安全,服务再提升”为主线,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健康发展,全区参保群众的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在汉滨区五里镇李湾村八组,今年38岁的脱贫户李运桥,以前日子过得很艰辛,母亲和爱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还有个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都压在了他的肩上。考虑他的实际困难,镇上按照相关政策给他解决了安全住房和公益性岗位,再加上平时打些零工,一家人虽然不富裕,但也算吃穿不愁了。

在李运桥看来,当前的日常生活开销能够维持,但等老了以后,不能出门打零工了,生活可能就没那么轻松了。所以,早在七八年前,他就给自己和家人都交了养老保险,现在母亲一个月能领到100多元养老金,而自己和妻子由国家每人补贴50元。等年满60岁,两人每月也能领到几百元的养老金。

在决胜脱贫的伟大战役中,社保扶贫工作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汉滨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经办中心克服数量大、任务重、缴费难等困难,全员参与,加班加点,精准标识,聚焦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农村困难群体的参保工作。

为了完成贫困人口参保任务,汉滨区人社局成立领导小组,组建10个督导组,由科级领导带队分片督查指导,承担具体任务的汉滨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经办中心每周召开会议,研究业务问题,制定解决办法,并安排每名干部包抓一个镇办,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镇办实施“坐镇”督办。

为了数据精准,汉滨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经办中心重点对未参保人员、新到龄人员及16至30周岁疑似在校学生等贫困人员数据核实,并将数据反馈给镇、村,要求镇、村逐一排查核实,做到不少一户、不漏一人,保障符合条件人员100%参保;对不符合参保条件人员核实原因并出具证明材料备案,确保台账清晰、人员确凿、数据精准。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汉滨区紧盯目标、精准施策、注重实效,实现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待遇发放率、政府代缴率”三个100%目标,连年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慰问表彰。

3月31日,在五里镇便民服务大厅的养老保险服务窗口,牛山村二组村民王某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填写表格,申请领取了已故父亲的丧葬补助金。2014年,国家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费制度,凡待遇领取人员死亡、并在3个月内申报的,发放一次性丧葬费800元。此项惠民政策使全区28406名群众累计领取2272.48万元丧葬补助资金,仅去年发放丧葬补助金就达3717人297.36万元。

汉滨区紧紧围绕“狠抓征缴保发放,足额发放促征缴”的工作思路,规范建立参保人员台账,规范待遇发放程序,按时审批并上报到龄人员信息资料,及时、足额通过安康农商银行将养老金兑付到位。加强对已享受城乡居保待遇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及时掌握其生产、生活、健康及生存状况,对待遇领取人员死亡的及时上报给予停发注销。对待遇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杜绝冒领、代领等违规现象发生。

针对农村中老年、重病、残疾、高龄等行动不便的群众,汉滨区镇村干部上门服务,讲解政策和参保流程,收集资料代为办理。同时,认真开展参保登记、待遇核发、政策咨询等业务工作,并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对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所需材料、办理流程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不断提高新农保经办效率和服务水平。

自2019年1月1日开始,汉滨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经办中心依托“互联网+人社”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城乡居保”,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待遇领取、资格年检、信息查询“五个不出村”建设工作,累计投放“助农服务E终端”机462台,建成覆盖全区的信息网点,积极引导群众通过网上银行、手机APP、ATM机、“惠农E终端”等多种途径缴费,对各镇社保干部进行指导,对身体不便的群众上门代办,实现了“服务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