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法治

数据“打假” 让贫困户的利益不受损

(上接五版)

脱贫攻坚数据信息是脱贫攻坚的基础,而贫困人口的户籍信息则是基础中的基础。为确保全市贫困人口户籍信息真实准确,市脱贫办定期推送数据,由市公安局将全市贫困人口户籍身份信息数据与省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比对,梳理出明显有出入或者疑似错误的户籍信息,逐层分解任务,逐人逐项迅速开展核查修正,确保脱贫路上一个不掉队。

地处秦巴山区的安康,受地理环境的限制,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人们多以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导致在脱贫攻坚精准识别上还不够精准。经过信息比对发现,我市贫困人口中有部分人口至今无户口、一部分人员姓名、身份号码等出现错误、还有些人口信息处于“注销”状态,致使贫困人口该享受的脱贫政策无法落实,甚至影响到一些学生的上学问题等等。

对此,市扶贫局、市公安局相互协作,扎实开展了数据人口信息的核实打假。工作中,针对核查出的贫困人口“注销”的数据,及时量化到镇办和派出所,落实到村,组织驻村帮扶四支队伍逐人逐项开展核查修正。对于系统显示死亡、失踪和无法查实身份的信息,经核实确属死亡、失踪的人员,在全国扶贫信息系统中减少;公安系统死亡、失踪、无法核实身份注销错误的,在省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恢复。对于迁、流出的人员,综合研判是否为贫困家庭共同生活或公用生产生活资料成员,避免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简单“一刀切”地做户籍迁出减少。对于消除重复的人员,公安部门通过人口信息查询其消除重复后重新办理或予以保留的正确有效身份信息反馈给扶贫部门,并在全国扶贫信息系统予以修正。针对户籍不在陕西库或证件号码错误数据,公安部门组织辖区派出所在全国人口信息系统逐人进行查询。对于户籍不在我省且有效的人员,以正式文件反馈脱贫部门留档备查;对于户籍不在我省但处于“注销”状态的人员,及时通知本人恢复户籍;对于身份号码错误的,在全国扶贫系统中予以修正;无户口的人员,公安上主动作为,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的登记户口问题。

原籍山东的刘某,在紫阳向阳生活多年,却没有户籍信息,导致无法落实相关脱贫政策,工作队及时将刘某无户籍的相关事项反馈至向阳派出所。7月6日,向阳派出所民警和镇干部以及刘某本人一同前往山东省宁津县协助刘某恢复了户籍。家住汉滨区流水镇的魏振娟因身份信息错误,导致实际年龄与户籍年龄相差近10岁,流水派出所民警积极工作,帮助其修正身份信息。汉滨区大竹园镇的李天琪,从小母亲出走,父亲在外省服刑,今年10岁了,却仍然没有户口。当地派出所多方走访,灵活运用政策,帮其暂时解决户口问题,让其顺利上学……

据市公安局户政信息综合科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贫困人口户籍核查中,一小部分人因各种特殊原因处于无法办理或无法恢复的状况,这也是彻底解决贫困人口户籍问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公安部门和扶贫部门通力合作,分类施策,限时办结,必要情况下派专人赴外地协助,彻底解决贫困人口的户籍问题。

数据精准,线下核查是基础,信息共享比对是关键,数据清洗是目的。围绕数据“精准”目标,全市采集2017年及以前年度9.8万户脱贫户脱贫措施65.39万条、68个退出村770条措施,补正基础问题信息2.7万条。持续推进脱贫攻坚数据信息“一体化”,与公安、民政、搬迁、危改等行业部门联合开展数据共享、比对、核实,修正公安死亡注销错误、未整户参加低保五保、证件号码错误、学籍信息错误等方面疑似数据4.4万条。同时,通过数据筛查、多方比对、实地调研核查各县区在信息系统以及上报表册中的数据,进行“数据打假”, 确保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为全市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