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

自古西河美 今日沐朝晖

——平利县西河镇的美丽蝶变









通讯员 陈力 余晓钰

如今,走进平利县西河镇,民居整齐有序,公路四通八达,田畴生机勃发……从昔日的贫穷落后到当下的美丽蝶变,书写了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民风淳的壮美画卷。西河镇是平利县的北大门,方圆107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人口4863户15137人,一山(女娲山)一河(坝河)贯穿全境,呈南高北低之势,是女娲文化源发地的核心区。近年来,勤劳奋进的西河人民也在不断探寻着自己的发展“密码”,越来越多的人对西河有了更深更浓的“家的眷恋”。

景致秀美,让人气更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清新空气就是人气财气。西河镇地处平利县境第一大河流坝河的中游,神奇瑰丽的女娲山令人神往。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旅游基地——西河田园综合体,住民宿、吃农味、体农趣。

位于该镇段家河村的女娲康养民宿,紧依女娲山,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民宿以当地居民原生聚居村落房屋改建而成,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和谐共生,发展打造了一个集餐饮、住宿、体验、娱乐为一体的农业生态民宿圈。“旺季的时候,10个房间供不应求,餐饮一天最多接待十余桌。”民宿运营管理者告诉笔者,除了安康和平利本地的游客外,还有不少北京、湖北、贵州和西安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每逢盛夏,在女娲山村原生态水稻种植基地,田里的稻苗正借助充足的光热迅速拔节,浓稠的绿色铺满田野、清新的稻香弥漫山丘、律动的节奏在村庄起伏,加之荷叶田田,鸭群嬉戏,一派意趣十足的田园风光吸引了不少游客观光拍照。好田好水出好稻,女娲山村稻田靠冷山泉水灌溉,稻米生长周期较之普通稻多长10余天,营养更加丰富,口感更加香醇。此处稻田一般都荒芜10年以上,土壤无化肥和农药残留,施用菜油饼经发酵制成的有机肥,并采用传统人工方法进行耕作种植。在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于插秧时节,吸引游客通过手工插秧比赛、亲子插秧体验等趣味活动,体验农耕乐趣,回归田园生活。在开镰收割时节,有的村民右手持镰,左手抓稻,卯着劲收割,有的村民拖着拌桶紧随其后,颗粒落仓,从各地闻讯而来的摄影爱好者、旅游观光者纷纷举起手机相机,记录分享欢快喜悦的丰收场景。稻田不仅成为了鼓起农户钱袋子的丰收园,而且春夏秋三季皆景,成为惹眼耐看的好风光。

现场采摘,现场品尝,现场购买。沁甜柔软的猕猴桃,是平利县绿康富硒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响应陕西省猕猴桃产业“东扩南移”战略的号召,从2016年开始种植的。目前,在西河镇水田河村、三合村、狮子寨村共发展猕猴桃2000余亩。公司负责人介绍,产业基地种植的猕猴桃精选翠香、郁香、金猕等优良品种,每亩种植110株左右,进入丰产期单株可产果30斤左右,最大单果重达125克。“每到丰产季,就有不少人来采摘体验,不仅可以吃到放心的猕猴桃,还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公司负责人说。

来西河镇,看坝河纵贯,两岸景色秀美、典雅端宁,享受静谧悠然的时光。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产业园里说丰年。缕缕炊烟中,一腔味蕾与乡村情愫碰撞。瑰丽的自然景致,满眼的视觉冲击,让人驻足,让人流连。

产业丰美,让家底更厚

“日高露曦原草缘,羊散如云满川谷。”雨后瓦蓝晴空下的山坡上,吴风军赶着羊群觅食,看着这些羊宝宝,他脸上流溢着满满的微笑。外出创业成功的吴风军回到家乡凤凰寨村,看到这里山好水好,经过反复考察、请教和论证,他发现白山羊耐粗饲,攀爬力强,适应性强,繁殖率高,早熟易肥,肉质细嫩鲜美,是山区群众致富的好项目。说干就干,修路,建圈,买得白山羊28头,刚过30岁的吴风军一门心思当起了“羊倌”,把全部家底和精力投入其中。按照“品种优质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要求,建设功能齐全的羔羊舍、育肥舍、种羊舍、分娩舍等圈舍6000平方米,流转荒山荒地3600亩,实行时段性天然放养,并大面积种植苜蓿、甜高粱、黑麦草等优质牧草。为了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利用,种植茶叶600亩、绞股蓝200亩。

创业不忘本,致富带乡亲。吴风军采用“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把农户镶嵌进自己的产业链条中,共带动带动贫困户62户204人。不少乡亲们把白山羊领回家进行代养,养殖场进行疾病防控和技术指导,一年后,以高于市场价进行回收。

如今,养殖场里的白山羊由28头增长到1200余头,成为陕南白山羊品种选育、提纯扶壮、育肥及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养殖场,被命名为“省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陕南白山羊试验站”和“陕南白山羊品种资源保护示范点。

“发展产业,必须有特色才能有竞争力。”西河镇主要负责人说。近年来,西河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打造餐桌上的西河,推动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磨沟村成立双欣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亩,现有养菌棚4个2000平方米、出菇棚10个5000平方米,建有冷藏库、烘干室、库房及生活区,年产香菇350000斤,年产值120余万元,产品远销江苏、上海、广东、湖北,近销安康市及周边各县,是平利县城区大型生活超市的定点供货渠道。

三合村全面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借助“三变”改革有利契机,实现集体经济入股带动,形成食用菌、绞股蓝、油牡丹、花椒、肉牛5项支柱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集群,搭建“产供销”循环产业链条,同时邀请交大扶贫团第一书记成员协助推介,以店面零售为基础,积极参与西安高校、企业干部职工福利招标采购,将农副产品向西安销售,大力推进“消费扶贫”。该村还通过建立致富党员和群众“1+N”联户、“网格化”连片结对等帮带机制,村级党组织、合作社党员与群众结成致富帮带对子,开展送信息、送政策、送项目活动,帮助群众提高致富本领,带动培育各类“土专家”“田秀才”,实现“1+1>2”的聚集效应。通过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形成了农村发展与人才培育的良性循环,锻造了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

目前,全镇有万头和千头生态猪养殖场各1个,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2个,日产3000斤鸡蛋的厂1个。女娲山村打造的集中连片500亩原生态水稻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优质稻米每斤卖到70余元的高价钱。同时,西河镇还建立起“基地+农户+经营主体”的产品供销模式,创新开办的“平利县第一书记扶贫超市”实现了“山货走进大城市”的迈进,农产品从田间地头送到餐桌筷头,既解决了产品的销路问题,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民风淳美,让面貌更新

“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有正确的金钱观,认识到‘德本财末’,德是根本,有钱没钱是末节,要会正确用钱。比如家长带孩子去玩具店买玩具,如果孩子一下子要了三四件,就要及时劝导他,如果光顾自己,把钱都用来买玩具了,家里做其他事就没钱了,要考虑到家里其他人的生活和感受。”中午村民吃饭时间,在磨沟村,利用覆盖全村的喇叭系统自办的广播节目“磨沟之音”再一次响起。“磨沟之音”聚焦文明新风建设,围绕勤劳致富、孝老爱亲、邻里团结、夫妻恩爱、拾金不昧等方面挖掘先进典型,并面对面进行现场采访录音,精心剪辑制作,每周两期定时播出,谈身边人,说百姓事,倡导新民风,传递正能量。

“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浸润涵养、积淀深植而成的风尚是一个地域的鲜明旗帜和特色标签。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文明新风尚入乡入俗,西河镇坚持激发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风尚意愿和风尚情感,培育崇德尚礼的风尚判断和风尚责任,形成见贤思齐的风尚力量和风尚氛围,为助推发展、实现超越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灵山秀水,润德养正。磨沟村李梅丈夫的叔父黄自凯是五保户,今年77岁,2016年11月罹患重病,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李梅家与黄自凯家相距有一段距离,李梅对丈夫说:“叔父病了没人照顾,一时咱家里也腾不出地方,每天我多跑跑。”于是,每天无论天气如何,手里有多少事,李梅都坚持到黄自凯家三四次,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有空闲的时候,李梅还尽量同黄自凯说说话,尽管老人的话上句不接下句,含混不清。失能老人的吃饭是一个大问题。李梅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黄自凯多吃两口,还买来一些营养品,隔三差五煲汤给黄自凯补身体。

2018年5月,李梅把自家房子腾出一间,把黄自凯接到自己家里住。自此,李梅每天里里外外,忙碌不停。黄自凯居住的房间,通风明亮,没有异味,这都得益于李梅的辛勤劳动。黄自凯大小便失禁弄脏的衣服被褥,李梅都及时清理得干干净净。家境并不富裕,李梅还省吃俭用,挤出钱来为黄自凯购买纸尿裤等用品。卧床的四年里,黄自凯没有生过褥疮,村里人都夸他有福气,有个孝顺的侄媳妇。日复一日的照顾,李梅始终如一,没有一句怨言。别人问她累不累时,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怎么能不累呀,但人都有老的时候,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孝敬老人就是善待自己。再说丈夫和自己是叔父唯一的亲人了,咱不能让老人再遭罪,一定要尽心尽力把他照顾好。”

好的民风更得益于环境的改变。从2016年至2020年,该镇累计已脱贫1813户5076人。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镇内8个贫困村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电力入户、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完工。同时,该镇还始终坚持把“两房”建设作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任务,“十三五”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27户3410人。积极开展解决扶贫搬迁安置后续发展问题调研,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实行一区一策,积极探索搬迁后续延伸措施。先后在集镇安置区建立“菜篮子”示范基地,在安置区兴办社区工厂,在部分安置区划分“安心菜园”到户,强化安置区后续发展举措,开发衍生资源,稳住搬迁农户,逐步化解就业难、管理难、治理难等民生问题。镇上统一谋划,支持各村建起文化广场等各种设施,使群众茶余饭后有了休闲的好去处。随着村容村貌的显著改善,乡风文明有效提升,村民的好日子、好风貌越来越有底气。

“人从山林走出,蹚过土地涌往都市,对山水的牵绊是无法消退的生命底色……伴之而生的,注定了是前赴后继的心灵返乡。”有一种行进的姿态叫回家,有一种追求的状态叫作美,在西河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姿态与状态臻于完美融合、引发强烈共鸣,让人心神摇曳、恋恋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