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安康有好水,好水出好鱼

——安康市生态渔业强势发展观察

记者 艾蓓

长江十年禁渔,“安康富硒鱼”机会难得

安康,自古鱼米之乡。

从野生野长,到人工饲养,有着2000多年渔业史的安康,渔业生产逐步走上现代规范化生产之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安康稻田养鱼在全省非常有名,1987年全省稻田养鱼现场会在汉阴县召开,1988年汉阴县观音河水电站养鱼产量达38.9kg/㎡,创全省最高纪录。2005年我市引进市外投资者开发瀛湖渔业,安康开始了大水面养殖。2009年、2012年,安康渔业呈现两轮发展高潮,特别是2012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安康生态渔业发展迅速,连续多年渔业面积、产量、产值都居全省第一。

渔业产业既是我市的传统产业,更是优势产业。市渔业生产工作站副站长李志安告诉记者,安康境内江河纵横,池塘、水库星罗棋布,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941条,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优良,发展渔业有显著优势。全市共有水域面积57.3万余亩,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面积30余万亩,其中水库20余万亩、池塘1.5万亩,另有宜渔稻田8.8万亩。我市渔业资源丰富,天然鱼类有6目13科92种,两栖动物18种,鱼类资源占全省60%以上。安康又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安康鱼类检测体内含硒,“安康富硒鱼”名副其实。2019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8.3万亩,占全省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4%,渔业经济总产值19.1亿元,占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的35%,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

据权威部门数据,“十三五”期间,我国水产品人均直接食用消费年均增速1.7%,2020年人均水产品占有量有望达到51.3公斤,未来5到10年,水产品消费仍将会保持年均1%至1.5%的增速。陕西省水产品年消费100万吨以上,自产水产品每年仅有17万吨左右,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不足全国10%。安康本地水产品自供能力不到15%。水产品市场潜力很大,水产品生产前景十分广阔。安康有理由在水产领域特别是在鱼类生产上有新的突破,在全省领先声、做龙头,喊响“安康富硒鱼”,使之成为省之品牌、国之品牌,世界之品牌。

国家关于长江流域十年禁捕已然全面铺开,这对安康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怎样直面挑战而抓住机遇,趁势做大安康渔业?市渔业生产工作站站长任康说:“长江流域禁捕不会影响消费者吃鱼,事实上拉旺了市场。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可以斩断非法销售食用水生野生动物的违法利益链,为人工生态养殖的鱼类产品提供更大市场空间,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在安康渔业界有识之士普遍看来,长江十年禁渔,对安康是历史性机遇,是真正的弯道超车机会,能否在渔业生产上跃上主导位置,机会宝贵,机会也稍纵即逝,考验安康人的发展智慧和定力。

好鱼品质在生态,富硒让安康鱼“笑傲天下”

提升品质,是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市县区渔业部门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引导企业、合作社和养殖户在渔业生产中树立绿色环保、循环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渔业生态属性,利用大水面、秦巴山区高山冷流水、川道池塘和宜渔稻田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用生态铸品质,用品质塑生态。

旬阳绿富地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响应政府号召,2018年在旬阳县双河镇流转土地2000余亩,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019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该公司负责人袁慎稳介绍,稻渔综合种养不用化肥和农药,减少面源污染,实现了“一水两用”“一亩双收”,既提高稻米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2018年,岚皋县岚翠湖生态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蔺河库区6500余亩水面,探索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实施“人放天养”、集中捕捞,取得了保护水质、生态富民的环境效益双赢,初步实现了“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良性循环。该公司总经理李强告诉记者,同样大小的鱼苗同样方式养到同样重,外边有些地方只需要四五个月,而我们这儿需要八九个月,但是我们的鱼品质上乘。公司负责人周伟介绍,大水面放养的鱼好卖,几万斤鱼到了成都水产批发市场被商家一抢而空,都夸赞岚皋的鱼好,肉质鲜美,好吃够味,生态自然。

同样是在岚皋县,绿水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则是一家冷流水养殖企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不断加强生产质量管控,迅速成为业界龙头企业。公司年产鲟鱼近200万斤,养殖鲟鱼品质好,产品销往了全国各地。

“十三五”以来,全市生态渔业以园区创建为载体,相继开展了健康养殖示范、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水产养殖疾病监测、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改善等一系列产业发展工作,不断强化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的生产技能和发展观念,提升发展能力。目前,安康市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1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7个,(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