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百姓茶坊·要闻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节俭,决不能止于口号

■ 朱启发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这一告诫既是治当下,也是管长远。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宣传教育,培养节约习惯,在全市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立破并举,塑造新风。无论是优序良俗,还是陋风流弊,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力弘扬“诚孝俭勤和”安康新民风,着重在“俭”字上下功夫、见实效。把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作为行为习惯和生活时尚,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理性消费、注重积蓄、殷实家庭。旗帜鲜明反对人情风盛、大操大办、恶俗陋习、奢侈浪费等不节省、不俭朴现象。作为消费者,应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意识,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养成绿色的消费观、简约的生活观。

深入人心,蔚然成风。发动普通消费者、餐饮企业、公益组织,积极开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宣传活动,积极倡导合理、健康的饮食文化,大力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结合“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普及,让节约资源、珍惜粮食的理念人人皆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宣传和重点普及相结合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铺张浪费现象,推动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形成俭朴文明的风尚。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员干部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牢记于心、付诸于行,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特别是餐饮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带头增强克勤克俭的政治自觉,绷紧“思想之弦”;带头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树立“勤俭家风”;带头倡导科学理性的餐饮文明,践行“节约风尚”。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示范引领,带动更多人践行节俭节约新风尚。

文明实践,润物无声。把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列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内容,广泛开展宣传宣讲、主题实践、志愿服务,当好文明节俭风尚的宣传者、践行者、引领者。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之中,推动各级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切实发挥示范作用。结合培育选树道德模范、安康好人、最美人物等评选活动,及时发掘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和培养节约习惯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让勤俭戒奢学有榜样、行有示范。通过道德评议选树先进典型,依托“红黑榜”曝光浪费现象,向“餐饮浪费”说“不”。

融入制度,化为行动。将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等内容纳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等社会规范中,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将“诚孝俭勤和”新民风纳入村规民约,直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痛点,为群众提供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和约束准则。持续开展“升学宴”“搬迁宴”集中整治行动,不给陈规陋习有喘息的机会,不给大操大办有滋生的土壤,让人情消费趋于理性、回归本真。

节俭,决不能止于口号

■ 朱明富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非常时期、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点名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并用“惊心”和“痛心”来警示国人餐饮浪费危害的严重性。

中国是人口大国,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安全的危机仍然不可忽视!珍惜粮食,制止浪费,不光是社会道德和生活习惯的问题,更是国家战略的重大课题、民族复兴的根本基业。

没有经历过灾荒饥饿的人,永远体会不到粮食的珍贵,没有亲自感受“汗滴禾下土”的辛苦,也绝想象不出“盘中餐”的不易。笔者也常常听到一些老人教育孩子要从小爱惜粮食,可在改革开放浪潮中长大的“新生代”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早在2013年,社会上就发起了“光盘”公益行动,呼吁全民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导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光盘行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很多机关单位、行业部门的食堂都实行了分餐制,这样的用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浪费,节约了资源。

但即便如此,在部分地区酒店餐桌,仍会看到各种打肿脸充胖子讲排场的宴客场景。而酒席上的“礼尚往来”,今天你请客,明儿个我得作东,你点山珍海味,我上“水陆全席”,面子上不丢人,气场上胜过你,如是往复,相互攀比。真的让人揪心、痛心!这是脱贫致富的“绊脚石”,是小康途中的“拦路虎”,是新民风建设道路上的恶瘤顽疾,必须剖而治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融进骨子里的优良传统。今天,在决战脱贫关键时期,我们从解决温饱问题到逐渐迈向小康生活,更加需要大力整治奢靡攀比、挥霍浪费之风,让每一分钱花在需要处,花出最大值。“一日省一把,十年买匹马。”节约无异于增产,日常生活中,一人节约一斤粮,全国就相当于多产了14亿斤。同样,一个人浪费一点好像不显眼,全社会加起来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节约粮食,决不能停留于口号和呼吁,笔者更希望它是一种生活情结,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明的生活习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幸福的生活才如大海之水,取之不竭。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生活条件好了,家再殷实,库再丰盈,但决不能大手大脚糟蹋粮食。食汗水之粟,当知其恩,非饥荒之时,当思寒贫。平日节衣缩食,就是在为饥寒时渡过难关积淀能量与经验。

小家、大家、国家,齐家治国过日子的理念相同,道理一样,都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人人用心,个个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敬畏自然的赐予,敬畏劳动的汗水,摒弃攀比奢靡之风,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每一粒粮食。

让“光盘行动”成为“新食尚”

■ 贺余环

“舌尖上的文明”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反映社会文明的重要窗口,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肆意浪费时,我们倒掉的是剩饭,流走的却是他人辛苦劳作的汗水。“光盘”不仅意味着节俭,更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一个人浪费可能不显眼,全社会加起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其引发后果也不容小觑。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再大的家底也抵不住肆意浪费的侵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餐饮浪费行为源于社会风气的影响,源于攀比之风、奢靡之风的作怪。因此,社会各界应形成合力,开展“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广大公民尤其是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号召,加强自律、理性消费,自觉加入“光盘族”行列,反对奢靡之风,做铺张浪费行为的抵制者、监督者。各餐饮服务单位要主动引导消费者按需点餐、合理配餐,践行文明餐桌规范。相关部门要引导餐饮行业形成统一规范的节约用餐奖惩和监督举报机制,强化刚性约束,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行为出现。父母要加强对子女爱粮节粮教育,着力培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家风。社会要积极培育爱惜粮食、健康生活、科学用餐的文化,引导民众养成文明餐饮习惯,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使浪费可耻、节约光荣成为广泛共识。

不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和精神永远不能丢。涵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文明新风,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小餐桌”培育“大文明”,让“光盘行动”成为“新食尚”,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文明餐桌的维护者、厉行节约的践行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 罗娇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加强监督执纪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工作意见》,明确把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的重要方面,驰而不息纠治“舌尖上的浪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也纷纷采取行动,狠刹铺张浪费之风,使得“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餐饮浪费问题却仍大量存在,浪费之风有反弹回潮的苗头,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反复性。因此,要祛除这股歪风,必须久久为功。

餐饮浪费问题积习甚深。国人凡事爱讲究面子,受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就餐也要讲排场、比阔气,认为菜点得多是有面子,吃不完打包则是丢面子,一顿饭下来,往往是剩的比吃的多,造成了浪费。对此,必须要在思想上祛除浪费之风生长根基,各级各类媒体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多宣传党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倡议号召,多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感人事迹和优良传统,少报道博人眼球的网红吃播、天价宴席,多曝光社会上的浪费典型,引导广大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自觉把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转化为价值认同和行为规范,积极参与到厉行节约的队伍中来,坚决抵制铺张浪费行为。

当下,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相继发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议书,党员干部理应当好模范表率,始终以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要求自己,自觉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理念贯穿到公务接待、机关就餐及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吃喝浪费行为,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坚守、一种习惯。相应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要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通过持续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规定要求落实到位,从严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要形成崇尚节俭、抵制浪费的良好社会风气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主动参与、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方有成效。

厉行节约,从我做起

■ 任雪姣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批示,这让笔者想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铺张浪费之风的确应当好好治一治了。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家为了刺激餐饮业的快速恢复运用了很多办法,但是刺激餐饮复苏不代表鼓励铺张浪费。虽然改革开放后经过40多年的奋斗,我国人民群众基本摆脱了贫困,过上了相对富足的好生活,但粮食安全问题的严峻性依然不容忽视。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仍然振聋发聩。直到现在,有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样的对比触目惊心,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我们应主动自觉做到勤俭节约。

的确,现在的日子好了,人们的三餐从“吃得起”向“吃得好”转变,但我们要好好理解这个“好”字,并不代表“多”,这个“好”应当是适量、适当,反映到实际行动中就是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尽量不剩菜剩饭。其次这个“好”字不是代表“贵”而应当是营养健康。现在很多人都在提倡健康生活,粗茶淡饭恰恰是最符合养生观念的饭食,而那些昂贵的食物很多营养价值并不高,多食用还会损害身体,现在的三高、肥胖、糖尿病等多是长时间大鱼大肉,高胆固醇、营养摄入不均衡造成的。最后这个“好”不代表“豪”而应当是理性。很多人请客吃饭好面子,总怕点菜点不够,于是请客时摆阔气,乱点一气,结果剩菜剩饭堆满桌造成浪费,在倡导文明品质生活的今天,这种土豪显摆的做法才是真正的“跌面”。所以健康品质生活也要求我们要提倡节约。

厉行节约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倡议广大民众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制止餐饮浪费,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切实防止“舌尖上的浪费”,以自身的行动带动身边更多人践行勤俭节约。要相信,只要我们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就会进步一大步,破除奢靡浪费之风、大力倡导勤俭的风气就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