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百姓茶坊 ·要闻

亮出党员身份

■ 石晓红

一直以来,我在思考,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组织上入党一阵子,思想上入党一辈子。共产党员这四个字,是一种身份名片,也是一面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无论在哪里,都应“一眼认得出来”。

擦亮党员“招牌”,要自觉佩戴党徽。党徽是党的象征,是党员身份的标识。把党徽佩戴起来,把党员身份亮出来,这是每个党员必须做的事。佩戴党徽,虽然看似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既是党员形象的具体反映,更是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共产党员”的称号,不忘肩负的责任。也许有人认为,戴党徽是一种作秀,戴不戴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感到别扭,这说明了其组织意识、先锋意识的淡薄。佩戴党徽不仅是一个党员亮身份的标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擦亮党员“招牌”,要坚定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要把讲党性放在首位,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要始终做到爱党、信党、护党、跟党走。自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擦亮党员“招牌”,要树立荣辱意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党的兴衰,每一个党员都有责任。党的利益与党员的利益、党的荣辱与党员的荣辱,从来都是紧密相关的。我们的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我们共产党员的称号是光荣、神圣的,我们要无愧于这个光荣称号,时时处处提醒自己要维护党的形象,如果在有人污蔑、诋毁和损害我们党的形象的时候,我们应当挺身而出、出面制止,我们要清楚认识到我们与党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道理,自觉树立和维护好党的良好形象。

擦亮党员“招牌”,要发挥表率作用。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我们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各个方面发挥表率作用,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要做到与群众不一样,充分体现“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员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是广大群众的“火车头”,能不能跑,跑得快不快,全靠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好群众的“旗手”和“标杆”。

擦亮党员“招牌”,要发扬奉献精神。不管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两个字“奉献”,这是党性使然,更是一名合格党员的必备条件。焦裕禄、杨善洲等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有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情怀,有廉洁奉公,不拿群众一分一毫的高风亮节,有不搞特殊的平常心态,更有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让共产党员这块“金字招牌”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熠熠生辉,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全心全力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枚党徽一份责任,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我们党员干部要勇于擦亮党员这块“金字招牌”,无论身兼何职,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始终牢记当初在党旗下的入党誓词,都要始终牢记当初在志愿书上亲笔写下的对党的庄严承诺,用行动让共产党员的“金字招牌”闪亮起来。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 柯贤会

前几天,笔者到月河川道的一个镇办事,碰巧遇到落户在当地的两个毛绒玩具厂老板,气冲冲地找到镇上的吴副镇长,说镇上投资环境差,劳动力素质差,如果不把劳务用工事情解决好,他们就准备撤资走人!

年轻的吴副镇长给两位老板倒了茶,让他们坐下来慢慢说,然后说:“政府就是你们投资商的娘家,我们要当好保姆和服务员,有什么问题你就当面说,骂我几句都行!”吴副镇长嗓音不高,一番话说的两个老板坐了下来。老板说:“主要是当地工人不尊重老板,不遵守劳动法,已经签了劳动合同,老板批评几句就要辞职,一个闹辞职一群都起哄,如果工人都走了,工厂效益怎么办!”吴副镇长说:“这不是多大的事,好办!我们这和你们那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不一样,你们那讲劳动法,当地人讲人情,你不要板着脸,不要张口就是批评,就是辞退罚款,多说表扬的话,口头表扬人又不赔钱,还拉近了与工人的距离,何乐而不为!”

两个老板怒气消了。吴副镇长接着说:“留人留心,建议工厂要设立党团支部,建立工会组织,开展活动,让工人有说话的地方,这样你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工头组长尽量请当地人,当地人管当地人更好管理。当地人喜欢酸辣口味,你要请当地厨师,抓住了她们的胃,又给足了她们面子,还给她们发钱,她们肯定会把你们当亲人!”两个老板满脸是笑,说:“我们搞明白了,谢谢镇长!”年轻的吴副镇长亲商、安商和化解矛盾的能力,让笔者看到了当地发展的希望!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项目落地多、企业发展好,这个地方就有活力、有后劲。项目来不来?来了能不能成长?答案就在营商环境上。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包括健全完善的基础实施、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方便快捷的办事效率、生态优美的自然环境、诚信文明的社会风气等。这些要素和当地的每个人都有关系,都是左右客商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打造者,都应不断增强营商环境建设的主人翁意识,自觉承担起营商环境建设的责任和义务,从本职工作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打造者,必须知责明责有责。心中有责任,干事才能有担当。在营商环境建设中,每名干部、每位市民、每个机关、每个办事机构都不能置身事外,都要把自己摆进去,切实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搞清楚自身在建设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引资中应当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人想营商、事事为招商,努力形成全方位、各领域共同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工作格局。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打造者,必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每个人要有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在审批办证过程中,做到企业最多跑一次,让企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经营上;在政策宣传、人才引进上,进一步加大力度,让企业能够享受到最优惠的政策;在征地拆迁、化解矛盾上,创造最优外部环境,让企业能够安心地将更多精力花在生产经营上面。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打造者,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少数”,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领头雁”,要牢固树立不爱护营商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发展环境就是不称职的理念。既要放下身段、放下架子,增强主动服务意识,靠真心真情优服务,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能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靠过硬素质提效能,带头当好服务企业的“娘家人”、推动项目落地的“店小二”,用实际行动为创造优良营商环境作出积极贡献,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安康,推动安康在新的发展征程上风生水起。

真抓实干促乡村振兴

■ 刘应珊

近日,在包帮村脱贫攻坚中发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的村干部无从释手,不知道怎么干?重点怎么样突破?乡村振兴路在何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家层面出台规划,是对乡村系统、全景谋划。对千差万别的广大乡村而言,必须要找到自身发展的“点”,解决实施中的疑点和难点问题;抓住自身特色优势资源,创造适合自己特色的振兴项目,再强力实施乡村振兴。

把握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内涵,提高解决问题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因为问题是乡村振兴的声音,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问题。乡村振兴,重点在“振兴”,就是要发展乡村经济、政治、人才与文化等。

以真抓实干促乡村振兴。“为政不在多言,贵在实干”。实干是通往成功的阶梯,众所周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乡村振兴重在“振兴”、贵在坚持,就必须有“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结合新实际,用新思路、新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在乡村振兴中,贵在恒。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广大干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解决乡村振兴中的问题。因此,干部要勇于担当,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把特色牌打好,抓好自己特色产业,于薄弱处发力。

人有三“宝”不能丢

■ 彭召伍

人有不贪、有徳、勤俭这三“宝”千万不能丢。从古至今,大凡贤明之士对这三“宝”有许多真知灼见,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堪资借鉴。

不贪为“宝”不能丢。《左传·襄公十五年》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收。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有人其宝。子罕身为司城之官,不以珍玉为宝,而“以不贪为宝”,拒收珍宝,守持清廉。在子罕看来,为官不贪,永葆清廉,这一精神上的“宝”,比起物质上的“宝”更为珍贵,更应珍惜。所以他抵制住美玉的诱惑,守持着自己的“不贪”之“宝”。以不贪为宝,是抵制各自诱惑的强大武器。不贪,可以摆脱许多烦恼和困惑,轻松潇洒地面对一切,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德为“宝”不能丢。史载,荀丕任荆州曹书佐时,职位比其友王秀之低,而王秀之认为官位重于官德,因而看不起荀丕。荀丕在致王秀之信中说:“人之处事,当以德行著称,何迹以遂爵高人耶?仆以德为宝,各宝其宝,于此敬宜。”在崇拜高官位的封建社会,荀丕却认为官德重于官位,他淡泊名位,重修德行。“徳厚者流光,徳薄者流卑。”没有徳,权位越高越有害。徳是高尚人格的缩影,是闪光灵魂的轴心。徳胜过金钱,胜过权势,能使人走向高尚,使人青史流芳。当今,仍然要以徳为“宝”,需要坚持把道德作为第一行为规范,常修为人之道,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千万不能干与自己、与家人、与社会有害的糊涂事。

俭为“宝”不能丢。老子“恒有三宝”之一就是“俭”。“俭,故能广”,“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心死矣。”意思就是说,厉行节约,才能豪广,如果舍去俭约只讲豪广,那就必要灭亡。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易》:“君子以俭徳辟难。”《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俭,徳以共也;侈,恶之大也。”《墨子·辞过》:“俭节则昌,淫佚则亡。”都是在说,“俭”的重要性,在反对奢侈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当下,重读这些国学经典,弘扬这些国学经典精神,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