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搬迁点”变身“新社区”

——宁陕县易地搬迁安置后续帮扶发展调查

通讯员 谭海波 何源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老了还能住上楼房,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度过余生。”入住宁陕县四亩地镇祥和小区搬迁安置点后,郑大福老人在送给社区的一封感谢信中写道。祥和小区搬迁安置点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为小区60岁以上的老人理发、剃胡须、剪指甲、写春联,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令郑大福老人颇为感动。

秦岭腹地宁陕县的搬迁安置社区,不仅让搬迁群众感受到了不同的温暖,也为他们生活带来了新的方向。该县将搬迁群众的长远发展放在心上,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号文件《关于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县委出台1号文件《关于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实施意见》,通过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强化产业就业支撑,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搬迁群众由“村民”变“居民”,让“搬迁点”变身“新社区”。

“两个组织”明确“主心骨”

“我们社区党支部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公共服务、就业咨询和文明新风的塑造。”在宁陕县三星三期安置社区的党员大会上,搬迁安置点成立了党支部,并选出了党支部书记。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周景飞在党支部成立大会上说道。

“十二五”以来,宁陕县建成搬迁安置点40个,累计搬迁8113户2.2万人。结合实际情况,该县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机制,理顺搬迁社区党组织关系,在城关幸福、三星和江口新庄3个安置点成立党小组,分别纳入所属地党支部管理。比照村党支部标准配置,党小组组长兼任当地村(社区)党支部支委。而在宁陕县其余37个安置点,该县将党员搬迁对象归口安置地所属村(社区)党组织统一管理。目前,全县已经有13个安置社区成立了党小组和社区管理机构,并成立了业主委员会。

“安置社区委员会贯彻落实好各项政策和要求,配合乡镇、村委会(居委会)落实各项措施,在新庄安置社区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实现科学管理。”在江口回族镇新庄安置社区,《安置社区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该社区的居委会的职责和管理办法。

新庄安置社区是以打造“新环境、新产业、新服务、新民风、新生活”的“五新型”社区,逐步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基础,以社会组织为支点,以民生政策落实为保障的服务体系。

和新庄安置社区一样,宁陕县健全社区自治组织,跨镇和跨村安置点成立业主委员会,村内安置点成立搬迁居民小组,分别纳入安置点所属地村(社区)委员会进行管理;县城回购房、跨镇跨村分散安置的搬迁户就近纳入安置地所属村(居)民小组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两个组织”,让搬迁安置社区的居民有了“主心骨”,完善管理服务机制,让社区健康有序发展。

以“两个组织”为核心,该县建立健全“村(社区)委会+业主委员会(小组长)+楼(院)长”的纵向网格化管理模式,楼房化安置的每栋楼(或每个单元)设立1名楼长,院落化安置的明确1名院长进行管理。推进社区民主决策制度建设,完善村(社区)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健全安置点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按照相关程序及时讨论决定涉及安置点公共事务,制定居民文明公约,有序引导搬迁群众全程参与村(社区)民自治事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五小产业”拓宽“增收路”

“新楼房宽敞明亮,又在小区周边给我们划分了一分菜园地,我们吃住的问题就都解决啦!”2月19日下午,筒车湾镇胶州小区搬迁安置点的群众兴致勃勃,安置点正在为他们划分“安心菜园”。

胶州小区集中安置点目前共有易地搬迁户149户468人,大多都是勤劳的庄稼人,蔬菜都是自给自足,从没短缺过。现在搬入新居,但没了菜地种菜,添了一大笔新的支出,很多农户心里产生了负担。

经征询搬迁户意见后,筒车湾镇便统一租赁土地建设“安心菜园”,以抽签形式划分到户,住户自主栽培和管理,同时制定制度,严格土地用途、管理和要求。“小菜园”让搬迁户吃上自己种的放心菜,减少买菜支出,间接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