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本市新闻

巨红康:返乡创业干劲足

通讯员 张毕顺 谭静纹

凌晨3点半,在皎洁的月光下,岚皋县滔河镇漆扒村街道上一个人影匆匆闪过,随着一家早点铺的灯光亮起,巨红康忙碌的一天便开始了。

小小的早点铺里整齐地摆放着4张桌子,虽说刚刚开业,供应种类却是不少,肉夹馍、菜夹馍、包子、油条、豆浆、稀饭……巨红康的技术也十分娴熟,揉面擀皮、制作馅料、包制、上笼、油炸,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做足准备开始营业。

清晨8点,早点铺的客人渐渐少了下来,巨红康卸下围裙又前往养蜂基地进行蜂桶的打扫和遮阴防晒等工作。

1996年出生的巨红康,自高中毕业后便外出务工,进过工厂、干过保险、做过服务员,随着务工阅历的不断增长,他对家乡的思念也越来越深,逐渐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外打工,时常会想念家乡生态、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听说家乡一直致力于发展林下经济,所以我就想着回来试试。”谈及返乡创业的初衷,巨红康说。

养蜂产业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是生态优先的“绿色产业”。2020年,巨红康如愿回到了漆扒村,计划利用村里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发展林下养蜂。但这条借“林”发力的致富路,走起来并不轻松。不认识蜂种,不知道哪些区域适合饲养,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分桶,导致最初养的10余桶蜂死的死、跑的跑,所剩无几。

凡事开头难。没有技术,就网上摸索自学;没有经验,就参加技能培训;遇到困难,就请教专家教导。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和辛勤的付出,他的蜂桶也增加到现在的50余桶,年产蜜300余斤,增收2.8万元左右,靠着这份“甜蜜”事业,他也尝到了返乡创业的“甜头”。

打扫完蜂桶差不多花费了一个小时,到了10点,巨红康又前往生态养鸡场进行喂食。“林下养鸡,土话也就是养‘跑山鸡’,鸡每天都在山坡上跑来跑去,啄树上的叶子和林间的草虫,一天只需要喂一顿饲料,这样不仅节省成本,养的鸡也是体型健壮、肉质紧实、营养丰富,更是不愁卖呀。”说起养鸡,不善言辞的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

2021年初,随着养蜂事业的稳定发展,巨红康又有了新的打算,漆扒村一直没有像样的养殖场,如果发展一个养鸡场,土鸡和土鸡蛋肯定是不愁销路的。

说干就干,巨红康立即着手生态养鸡场的建立,租用了7亩山林地,自己动手搭围栏、建鸡舍。同时,积极学习养鸡技术,下足功夫挑选优质的土鸡苗,满怀信心地开始了第二步创业。他每天起早贪黑,精心喂养鸡苗,凭借着永不服输的精神和敢于吃苦的干劲,把林下养鸡搞得有声有色,年出栏土鸡1.5万到2万只,土鸡、土鸡蛋都是不出县城便销售一空,收入达9万元左右,自己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林下土鸡养殖专业户。

下午2点半,明晃晃的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睛,空气里弥漫着闷热的气息,巨红康又顶着烈日前往魔芋园区,进行夏季管护工作。

魔芋一直是滔河镇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村级产业发展动员会上,巨红康详细了解到魔芋种植的前景和优势,敢想敢干的他又立即决定尝试小规模的魔芋种植,继续扩大自己的创业板块。目前,50亩的魔芋在他的科学种植和悉心管护下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下午4点左右,巨红康又回到早点铺准备晚餐的供应。“正忙啊?”客人一边找位置坐下,一边问道。“是啊,下午有几个高速标段的工人,订了要在这吃饭的,你先坐会儿。”巨红康放下炒菜的工具,连忙出来招呼。随后一群头戴安全帽的客人就涌了进来,他又连忙张罗着摆放碗筷,端出饭菜。

今年以来,随着滔河镇境内高速、高铁的全面开工建设,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集镇上的餐馆、商店、维修铺也在悄然增多,巨红康也抓住机遇开起了早点铺,生意比预想的更加火爆,客人纷纷要求提供午餐和晚餐,他也就应承了下来。

巨红康把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都有序完成每项工作。问起未来的发展,他侃侃而谈:“我还是会继续尝试,找准路子扩大产业规模,努力成为一个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人,让家乡的发展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