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让搬迁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石泉县稳步推进搬迁后扶工作纪实


城关镇移民搬迁珍珠社区



城关镇珍珠社区便民联办代办窗口



池河镇城镇社区儿童之家



喜河镇晨光村藕阳社区安置点小菜园认领仪式



搬迁小区建起电子线束产业工厂



搬迁小区建起毛绒玩具社区工厂



饶峰镇胜利村搬迁安置点产业园


通讯员 柯常坤 许兵 汤珊珊

傍晚,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十分热闹,徐存国正和社区文艺爱好者一起排练节目。他演唱完《党在我心中》,获得满堂喝彩。看着熟悉的设施、熟悉的面孔,徐存国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现在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水、电、路、讯方便了,我们老年人的生活也充实了。”从“七沟八梁一面坡,山高石头多”的山坳坳搬到西苑社区,徐存国很快融入社区生活,也见证了移民搬迁安置点创建“文明小区 幸福家园”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石泉县共建安置点117个,搬迁群众5956户15909人,其中跨镇、村搬迁群众有3233户9504人,占总搬迁人口59%。

移民搬迁“后半篇文章”怎么写?石泉县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创建搬迁安置点“文明小区、幸福家园”为引领,以暖心工程、用心帮扶、贴心服务为切入点提质增效,聚力建好生活设施配套、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持续提升搬迁后扶工作质量。

暖心工程解锁安居密码

清晨,藕阳社区居民王偕贵打开库房,扛上锄头,来到自家认领的小菜园,给茄子、豇豆锄草,在地里撒上社区免费发放的有机肥。干完农活,他在小菜园逛了一圈,发现柯恒平家地里的辣椒缺水了,赶紧拧开小菜园的自来水管,帮忙浇了地。

王偕贵和妻子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年初得知社区就近在公路外侧平整土地改建小菜园。老两口喜不自胜,赶紧报名认领了一块。“农民不种地心里发慌,现在好了,吃啥都能自己种。既活动筋骨,又不用花钱买菜。”王偕贵介绍道。

“藕阳社区位于喜河镇晨光村,有来自6个村的搬迁群众110户408人。自从有了小菜园,大家一块儿劳动,很快就熟悉起来。社区还开展种植评比活动,以评促干、以奖代补,调动群众种植积极性。”晨光村党支部书记代浩介绍说。

今年,石泉县把“六小”工程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坚持新建和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在10个100户以上的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就近建设小菜园、小餐厅、小库房、小厅堂、小超市、小课堂,促进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生活。

珍珠社区毗邻县城,搬迁劳动力多数在县城或外地务工,留守老人、儿童吃饭难问题日益突出。石泉县立足实际,建设共享餐厅。9月20日中午,来到珍珠社区搬迁后扶共享餐厅,明亮玻璃窗上“共建共享 便民利民”八个大字十分显眼,门口介绍菜品、价格的小黑板引人注目。

入内一看,已有不少人在用餐,取餐口还有10余人排队,其中有两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原来,每到饭点,志愿者就帮忙给有需求的社区居民买餐送餐。珍珠社区还为社区居民办理就餐卡,社区60岁以上老人、12岁以下儿童都能凭卡享受用餐优惠。

“餐厅能对外营业,凭借区位优势和物美价廉的品质,也吸引了很多回头客。既方便居民用餐,又保障了良性运营。”社区支部书记黄厚东介绍道。

“六小”工程建设,折射出石泉县落实搬迁后扶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今年,石泉县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总投资1080万元,下达实施3个批次21个后扶项目,真正把搬迁后扶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如今,走进石泉的搬迁社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文体活动日益充实……处处展现社区新面貌、焕发群众安居新气象。

用心帮扶拓宽致富路径

9月22日,在石泉县珍珠社区的社区工厂里,干练的白文辉正和女工们赶制毛绒玩具。虽然腿有残疾,但她技术娴熟,随着缝纫机吧嗒吧嗒的声响,只需要几秒钟,一个兔耳朵就制作完成。通过培训上岗和勤学苦练,白文辉已经从家庭主妇成长为月入近两千元的车间熟练工。

珍珠社区位于石泉县云雾山风景区道路入口处,规划占地78.9亩,建有18栋903套安置房,内有搬迁户775户2462人,其中易地搬迁脱贫户191户758人。在这里,搬迁带给她们的不仅是住新居,还有干事创业的好平台。

2020年,珍珠社区动员群众自主创业,落实117间门面房“五年打包租赁,前两年免租”优惠政策。从喜河镇蔡河村搬迁来的袁井翠得知政策,果断申请贴息创业贷款4万元,开办了石泉县盆满钵满特色砂锅店,摇身一变成了店老板,每月店里有4000多元的纯收入。

“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珍珠社区深化就业创业,配套有1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1间警务室、1家大型购物中心、2个地下车库,引进主体建设社区工厂2处,招引捷诚万康公司、美团外卖、顺丰物流等公司进驻社区,动员47户群众自主创业,带动社区劳动力就业246人,成功创建汉水明珠市级创业示范一条街。

珍珠社区的欣欣向荣,是石泉县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搬迁后扶工作的生动注脚。石泉县坚持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并举”,印发《石泉县2022年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石泉县2022年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稳岗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石泉县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抓好充分就业、劳动技能提升、创业带动、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农业园区提升和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等六大安居工程,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让搬迁群众共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就近就业创业增收。

截至目前,石泉县搬迁劳动力共就业6982人,全县40家新社区工厂持续吸纳就业1505人,其中100户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常经营新社区工厂10个,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80人。组织搬迁劳动力参加就业(创业)培训309人次,扶持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自主创业61人,带动就业130人。配套建设农业园区85个,开展技术培训110场次,培训人数4200人次,提升园区就业带动能力,促进搬迁户稳定增收。

“楼下就是厂,下楼就上班,能带孩子还能补贴家用。”白文辉边忙着手中的工作,边讲述生活变化。如今,“有家又有业”的她还给自己设立了目标,那就是赚更多钱,供孩子上好学,“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贴心服务提高幸福指数

67岁的汤仁林是喜河镇同心村人,儿子儿媳都在外务工,孙子在学校上学。搬迁到藕阳社区后,汤仁林常常一人在家,却从不觉得孤单,“社区文化活动多,志愿者们经常上门送关爱。社区挨家挨户发了便民服务卡,上面有社区干部、网格员的电话,打个电话,不用我跑路,他们帮我把事办好。”

今年,石泉县出台《石泉县易地搬迁群众联办代办实施办法》,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制发“绿色居住卡”3186份,上线代办联办微信小程序,打破跨地域办事壁垒,统筹推进区域联动、协同共治、智慧办理,解决搬迁群众办事“两头跑”问题。建立联办代办回访评价制度,村(社区)定期组织召开服务群众座谈会,听取联办代办服务对象的意见,对联办代办工作和联办代办专员进行评议,持续提升联办代办质效。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西苑社区支部书记陆龙俊对开展好社区服务有自己的见解。这句话到底如何实现呢?跟随陆龙俊的脚步,一切都有了答案。

西苑社区是石泉县最大的搬迁安置示范社区,始建于2012年,总占地面积220亩,搬迁安置群众1362户4441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74户469人。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660人,其中18人部分失能。

西苑社区认真贯彻落实易地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工作要求,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配置文体活动室、阅览室、书画室、卫生室、理疗室、休息室和共享餐厅,还有3000多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所,充分满足搬迁群众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需要。

针对社区老人基数大、人员组成复杂、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现状,西苑社区在石泉县推行联办代办机制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党小组建在志愿服务队上”和“志愿者镶嵌在网格中”的工作方式,通过党员吸纳带动,已建立健全水电维修、创业就业、文化娱乐、平安建设、三留守关爱、民生保障六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严格落实“321”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累计为群众提供代办便民服务3000余件。

在西苑社区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智慧后扶”信息平台功不可没。平台内有搬迁户基本情况、就业创业、产业发展、政策享受等基本数据,集就业服务、社区管理、物业家政、权益保障等功能于一体,搬迁群众能够实现一键求助、一网通办。

如今,全县划分“321”网格2893个,组建治理网格党小组514个、2178名农村党员担任网格员或网格长,11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了网格化管理服务全覆盖,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工厂、四点半课堂、家庭医生团队等成了石泉县搬迁社区的“标配”,让搬迁群众找到了“归属”,真正能够融入新社区、适应新环境、享受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