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教周刊

孩子的教育,我们真的做对了吗

张晔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学习育儿,也因此获得许多赞美,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懂教育、懂爱、负责任的母亲。

如今,俩孩子已经步入青春期,回看多年育儿路,却突然发现,许多方面,我似乎是努力着,努力着,推动孩子朝着与我们期待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

比如,我认为自己还算是善写之人,写的东西不算好,但至少能达意。发表的东西不多,但写作对我来说不算难事。俩儿上小学时,我也曾对他们的写作悉心指导,用心鼓励,没有批评过,更没有打骂过,为了鼓励,还曾把他们的文字,稍加修改后投给报刊杂志。但最终俩儿都成了写作困难户,越长大越怕写作,越长大越写不出好作文,甚至日常作业都很难完成。

我上学时,各科学习中英语成绩最好。也认为英语非常重要,于是俩儿从幼儿园起,我就鼓励他们去上英语兴趣班,并带他们去试听了N个辅导机构的课程,所有的试听课程都非常有趣,俩儿却都不愿意去学,最终不得不作罢。小学五六年级时,为了引导他俩学英语,我甚至给自己在网上报了半年的学习课程,一是为了给孩子良好的示范,二是偶尔在工作紧张没时间打卡时请求孩子帮忙打卡。结果俩儿各科学习中,学得最差、最讨厌的就是英语,最拖后腿的也是英语。

我的字写得很差,所以幼儿园时就带孩子去学写字,断断续续坚持了半学期他俩就不去了,我也不再勉强。现在,俩儿的书法几乎是全校最烂,已经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字帖年年买,老师年年都对我们说他俩必须要练字,然而俩孩子对练字却没有半点信心,更没有任何积极性,似乎已经认命。

似乎我们越关注、越强调、越在意的地方,反而是孩子做得最差的,那么,多年的悉心教育和培养,对孩子,到底有什么帮助?起了什么作用?相反,许多我们没有刻意指导和鼓励的方面,孩子们反而做得很好。

小胖的做饭手艺,最初并非是我们刻意培养,而是他再三争取,我们才不情不愿地允许他做,做的过程中也没给他多少指导,都是他自己网上看视频,自己倒腾着做,如今家常饭菜完全能够自理,主厨不在家时,也是他买菜做饭。关于体育,报过班学过几年的乒乓球技术跟没报班的差不多,没报过班的足球技术反而比一般孩子好很多。七门学习科目,我们在意和强调的语数英成绩,远不如我们没关注过的小四科(历史地理政治生物)成绩。上网能力就更不必说,孩子们对手机功能的了解远远比我们知道得多得多。

于是,我在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悉心教育,真的做对了吗?还是,完全起了反作用?

本以为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孩子近水楼台,对相关科目和技能会有更好地学习和领悟,如今发现,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如此,对我而言,却恰恰相反。

当我说着鼓励的话,提出各种自认为良好的建议,引导孩子写出一篇优秀习作时,我的潜意识里,是否是对孩子的不认可?当我说你一定可以,自以为是在鼓励孩子,却不知,孩子是读心的,他从我的言语中感受到了不被接纳。当我在孩子写完后说宝贝你写得真好,自以为是在表扬孩子,殊不知,我表扬的是经过我指导后的他的文字,他感受到的,或许不是成就感,而是终于完成任务,可以结束我的“压迫”的轻松感。写作于他而言,是一件痛苦的事,自然不会喜欢。

当我温柔地对孩子说着英语的重要性,变着法子哄他看英语视频或上英语辅导班时,孩子即便看了某个视频,或上了某个辅导班的试听课,也是因为小,没办法反抗,不得不听从。事后虽然我也及时表扬,但被表扬的事,却不是出自他的本心,自然没有太多喜悦。

关于写字,虽然我从不曾打骂或批评,但老师和父母多年的劝说,已经让他养成习得性无助,把字练好对他来说,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压根没有任何信心,自然没有兴趣,更不会去做,即便写字帖,也是为了完成作业,草草应付。

回首多年育儿路,真心觉得,孩子做得好的地方,都是人家自己努力的结果;做得不好的地方,许多都是我们过分强调造成的。

育儿如烹小鲜,许多时候,用力太大,或翻得越勤,反而更容易烂,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们越强调、越在意、越努力的事,孩子反而离我们的期望越来越远的原因吧。

还是那句话:父母说了什么不重要,做了什么才重要。父母认为自己爱不爱孩子,是否接纳孩子不重要,孩子是否感受到爱,是否感觉到被接纳才重要。

毕竟,孩子是读心的。

如果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那就什么也不做吧,一切顺其自然,相信孩子,也放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