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科教周刊

为孩子搭建劳动实践的平台

通讯员 谢婷

让孩子懂得劳动的真正意义,没有什么比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劳作更有说服力的。

汉阴县凤台教育集团三元小学通过在课程教学中植入劳动实践意识教育、在校园生活中纳入劳动实践能力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强化劳动实践水平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夯实劳动实践理念教育,推动劳动实践教育落到实处。

这些做法,不光为学生搭建了劳动教育平台,同时也构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实践和社会责任感也在这些活动中慢慢积累和成长。

三元小学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渠道,依托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发开设烹饪(元气小厨)、手工制作、开心种植等劳动实践类课程。以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为抓手,向学生教授劳动实践相关理论知识,为实践行动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开辟校内种植区,依托农村资源,聘请当地农民为种植技术指导教师,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指导学生依照时令进行蔬菜与农作物种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了解劳动艰辛的同时,体验了翻土、播种、浇水的乐趣,感受了劳动才会有收获的惊喜。也掌握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观察思考中明白了道理。同时,美育与劳动实践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在班内栽种小花小草等植物,让学生自主管理,既美化了环境,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心意识。

小小的校园正如一个微型的社会,在校园生活自主管理的正常运转中,植物养护岗、墙面维护岗、饮水机管理岗、空调管理岗、电灯管理员、图书管理员、小小路队长、值日班长岗、校园文化创设岗、安全保护岗……多种多样的管理岗像极了丰富多彩的社会角色,每个学生都各司其职,每个孩子都缺一不可。

劳动实践能力培养还为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融合创造了条件。例如围绕播种,语文老师传授二十四节气知识,科学教师讲解土壤与种子的构成;围绕辣椒苗的稀疏间隔,数学教师讲统计与测量,科学教师讲植物生长的条件;一次大丰收,语文老师引导内化的感悟,美术老师帮助构图配色。通过劳动实践,把活动内化成感悟,把感悟沉淀为素养。学生在自然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在劳动中观察、思考和积累,感受自然的美好,享受成长快乐,再将快乐倾注到笔尖,争做三元“元气小作家”。每每看到自己的作品展出在校园里,孩子们总是无比自豪……老师们创造性地开展跨学科、多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促进了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85%的孩子们在校内完成了家庭作业。而农村留守儿童多,若不加强课余生活的科学干预,很多学生就会专注于玩手机、看电视。针对此种现象,学校继续深化德育实践作业的布置,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安排学生进行适量的劳动实践家庭作业,1至2年级家庭劳动实践每周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2.5小时。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孩子在家中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人的事情帮着做,参与孝亲、敬老、爱幼、饲养小动物等方面劳动,弘扬传统优良家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按月计入学生德育成长手册,并着力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家长转变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家校劳动实践教育合力。

学校还与三元村部、城关镇文化站等周边单位联建共育。充分运用汉阴县三沈纪念馆、沈氏家训展览馆、陕南革命英雄纪念碑、三元村史馆、三元茶厂等社会资源,建设校外实践教育研学基地,不断开展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产,将劳动意识根植于学生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