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四季有景,山水生财

通讯员 张兆群

芒种时节,笔者来到旬阳县仁河口镇桥上村,整洁宽敞的水泥路贯通整个村落,屋舍错落有致,四周干净整洁,正在田间忙碌的村民脸上溢满笑意,循着乡愁而来的游客,成群结队漫步峡谷栈道、看千亩良田、听农耕文化、观云海日出……

美丽“变身”展现乡村新风貌

“以前土路,雨天出行路滑难走,晴天一身灰土,出门都不方便,更别说外地游客来玩了。现在路新修以后,不仅好走了,村庄也靓丽了!”桥上村退休教师邓卓聪一脸的优越感。

之前并不是这样,几年前的桥上村,辖4个村民小组,全村310户104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305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村里仅有的一条曲折狭窄的沙石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污水乱泼、垃圾乱倒”屡见不鲜。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桥上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紧紧围绕“生活环境有新面貌、脱贫致富有好门路”这一目标,抢抓国家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机遇。2019年8月19日,一条全长5.8公里、宽7.5米的道路竣工,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也为村里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桥上村,同步发生改变的还有人居环境和村风村貌。村上制定了村规民约,积极引导、发动全村群众参与开展庭院环境整治评比、绿化美化村庄环境行动。新建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建文化墙、留守儿童文化之家等活动场所,定期开展“十星级党员”“十星级文明户”等表彰活动,引导村民倡导文明新风,打造新时代村风村貌。

如今,环境整洁、美景相随、乡风文明,成为桥上村美丽的“底色”。90后大学生梁延胜回乡发展,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看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村子发展的优势所在、前景所在。

乡村旅游“变现”村富民乐

路通了,村美了。桥上村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腰包也随之鼓了起来。

“游客越来越多了,日子更有了奔头……”村民胡荣华说,过去靠务农生活,一年到头也就万余元收入,现在开起了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一年收入顶过去的十来年。

群山环绕,风光秀丽,自古就有山中“小江南”美称的桥上村,坚持走生态旅游发展路子,实现了“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的综合效益。在各方争取下,成为全县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同时制定了“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规划。

村里现有农家乐、民宿客栈、特色产品加工店20多家,村口的旅游接待中心也即将建成投用,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景区雏形初显。

精准“把脉”乡村振兴显活力

谈及村上发展,村党支部书记梁延胜也有自己的思考:水稻油菜轮作、套养泥鳅、种植莲藕等等,都将为村子的发展赋予新的可能性。

六月正是桥上村油菜收获、水稻移栽的关键时期。1000余亩油菜因为栽植及时管护得当,今年收获菜籽15万公斤,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油菜收后,1500亩水稻秧苗下种,预计可收获大米45万公斤,户均可再增收7000余元。

聚焦产业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内动力”。桥上村以创建水泉坪AAA级景区为依托,形成“一座山、一道坪、一朵花、一峡谷、一平湖”的“五个一”文化旅游业,培育以油菜、水稻、莲菜特色种植业等为重点的绿色生态产业,实施转移就业、泥鳅养殖、电商扶贫富民产业,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创新产业业态、提升产品附加值,辐射带动全村300多户群众增收。

与此同时,村上找准项目实施与脱贫群众受益的结合点,建立了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旅游文化电商中心、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群众紧密联系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脱贫户持续参与、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2020年底,通过村级劳务公司实现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就近就地转移就业493人,劳务收入1800多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2100元。

如今,桥上村正行驶在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上。山青水碧、游人如织,人在景中住,财富景中来,日子一天好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