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出发展“金点子”

通讯员 朱涛

古树下,干部群众围坐畅谈;院落中,邻里纠纷就地化解;社区里,网格服务精准到位。近年来,平利县以议事协商机制创新为抓手,将“大家事大家议、大家事大家办”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实践,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

古树浓荫话新风

西河镇磨沟村的古栓皮栎树下已成为政策宣讲的“天然讲堂”和民主议事的“精神地标”。

“以前觉得彩礼要少了没面子,听了宣讲才明白,高额彩礼是陈规陋习,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和经济纠纷。”村民的感慨道出了新民风建设带来的变化。镇村干部、乡贤能人化身“古树宣讲员”,用乡音土语解读政策,让文明新风吹进心田。

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议事方式的转型上。磨沟村升级“古树议事会”,推动矛盾调解从“村委会主导”转向“村民参与”。村民代表、乡贤能人组成“自治调解小组”,围绕红白事纠纷、邻里矛盾等开展公开议事。这一转变让80%以上的矛盾纠纷在村内成功化解,让古树真正成为凝聚共识的“和谐地标”。

“一会三单”破难题

在老县镇蒋家坪村,村民罗某发展生猪养殖,粪污处理设施缺失影响到周边农户。在民主议事会上,代表们坦诚交流,最终对接平利县农业农村局争取项目进行改造,获得了三方满意。

这得益于蒋家坪村创新的“一会三单”制度。“民主议事会”商定形成“支部决议单”,决定事项由党员认领形成“党员践议单”,办理后群众评价形成“群众评议单”,这套闭环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一会三单”明确权责,形成从决策、执行到监督评价的完整闭环,让民主议事不至于“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过去处理村务我一张嘴反复讲,效果还差。”该村党支部书记寇清新说,“现在村民畅所欲言,集体商议很快就定了。”

干群共议聚智慧

在长安镇中原村,一场关于抗旱资金使用的讨论体现了民主决策的力量。

“我们可以跟其他村一样,拿抗旱资金买台水泵、再买点管子,让农户轮流使用。”面对上级拨付抗旱资金如何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问题,中原村文书余业周首先提议。

“我觉得抽水成本太高了,不如找劳力把堰道清理出来,方便大家挑水灌溉。”一组组长储德成立即提出不同意见。

“我也更赞成清堰道。”乡贤汪辉明也表示赞同。

经过充分讨论,“组织本村劳力清理、修缮1公里堰道,安排专人负责后期管护”的方案得到八成以上村民代表的赞成。第二天一早,堰道就疏通了。参与讨论的村民凌受海欣喜地说:“昨天议事会上决定给我们组清理堰道,今儿上午就疏通了,这下给苞谷苗浇水要方便好多!”

“七步议事”优服务

面对社区事务主体多元、利益交织的治理新挑战,平利县将议事协商机制创新延伸至城市社区。南城社区美佳星座网格党支部探索出的“四有”工作标准,让370户948名居民感受到治理转型带来的温暖。

美佳星座网格整合资源建成党员活动室、心理工作室、便民服务室,把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构建起党支部委员会、专兼职网格员、业委会、物业公司和共驻共建单位“五位一体”的服务团队,创新建立“七步议事流程”(公开提事-小区分事-社区议事-民主定事-综合办事-结果公示-反馈民事),配套积分制,激发居民从“局外人”变为“当家人”。今年累计收集的43条居民诉求和微心愿,已完成39条。

这套机制在破解美佳星座小区外墙脱落、电梯故障等长期困扰居民的安全隐患中发挥作用。网格党支部通过依法组织业委会换届,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政策宣传,并经过多轮沟通协商,最终推动形成维修方案,成功解决居民的“揪心事”。

一村一策,各有千秋;一事一议,皆具匠心。从“古树下的民主课”到社区的“七步议事法”,平利县用植根于乡土的创新实践证明,议事协商的生命力在于将民主理念转化为治理效能。如今,这种充满智慧的基层民主形式,已从一项项具体机制,升华为一种治理常态、一种生活氛围,正悄然塑造着乡村的面貌与未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制度活力与民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