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资源破解文化服务难题

通讯员 王霖

近日,白河县卡子镇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分中心阅览室里,居民张绪宝正捧着农技书籍细细研读,琢磨着如何优化茶园管护;几名学生围坐在书桌旁,借着免费开放的WiFi查询学习资料,偶尔低声交流解题思路。这处曾闲置的房子如今成了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文化阵地,更成为该镇推进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卡子镇加快落实市县关于建设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的要求,以“四个一体”为路径,遵循“整合融合、盘活用活、联通贯通”的工作原则,建成1个镇级文共体分中心、3个村级联合子中心,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从细节处发力,切实破解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此前,卡子镇的文化设施“散而不聚”,农家书屋藏于村委会角落,鲜有人问津;文化广场仅有一片水泥地,既无照明设施也无健身器材,傍晚想开展活动格外不便。为改变这一现状,镇村两级先做“资源盘点”,全面摸排全镇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体设施,梳理形成《文化设施一览表》,清晰标注各场所位置与开放时间并对外公示,群众扫一眼公示牌,就能知晓附近书屋在哪、广场开放到几点。

此后,卡子镇推进设施升级,为镇级分中心、村级子中心添置设备、更新书籍、优化服务,专门改造出宽阔明亮的舞蹈排练室。“以前跳广场舞得借着路灯的光,现在广场亮堂堂的,冬天还能去室内排练室,这样的地方咋能不爱来?”茶之韵艺术社团的刘汉芳笑着说。

卡子镇依托白河县文共体总中心推出的“群众点单、镇分中心接单、县总中心派单”模式,把服务精准送到群众心坎上。每月初,村级子中心通过调查问卷、电话预约、公众号征集等方式收集需求,将这些需求一一登记汇总至镇级分中心后,对接县总中心下沉配送资源,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文化活动、观看文艺演出,甚至能上台表演自编节目。

针对镇内茶园种植户多的特点,卡子镇坚持举办“茶叶技能培训”“品茗会友·棋乐茶乡”等特色文艺活动,既帮茶农提升种植技术,又推动茶旅、文旅深度融合。今年暑假,镇级分中心与3个村级联合子中心同步开展书法、绘画、手工制作活动,文化志愿者主动帮学生辅导暑假作业,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文共体”不仅带来便利,更激活了乡村文化活力。卡子镇积极挖掘、培养乡土文化人才,累计吸纳120余人,组建起“乡土文化能人队伍”,组建戏曲、舞蹈、书画等11个文艺社团。其中,移风易俗类小品《彩礼风波》由卡子社区、药树村、桂花村的4名文艺爱好者共同演绎,将新民风建设融入小品,还邀请县文化馆特派员指导,最终斩获县文艺海选大赛语言类一等奖。该小品在各村巡演时,台下村民看得入迷,不少人看完感慨:“彩礼少点、日子好过点,这戏说得太实在!”另一部作品《厚德卡子三句半》则用方言表演身边事,成了政策宣讲的“活教材”。今年以来,这些文艺社团已演出20余场,惠及群众5000余人,越来越多村民从“台下看”变成“台上演”,精神面貌愈发昂扬。

如今的卡子镇,文化广场的笑声、农家书屋的翻书声、排练室的乐器声,共同奏响最动人的乡村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