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聚才引智兴安康

——我市强化机构编制保障服务“人才强市”战略综述

通讯员 薛同新 刘伟

近年来,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强化机构编制服务保障,着力在构建人才工作体系、创新挖潜编制资源、统筹调剂用编计划、优化人才用编机制上做文章,不断强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对人才的重要作用,真正形成聚才引智兴安康的良好局面。

深化机构改革用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我市通过深化机构改革,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机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持续提升人才工作战略地位。

明确人才工作干什么。根据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要求,强化党委政府人才宏观管理、政策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职能。落实“党管人才”要求,理顺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将行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职能嵌入相关部门“三定”方案,推动人才管理部门“放管服”改革,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权责清单。

夯实人才工作谁来干。为市委组织部设立人才工作科,为市教体局、工信局、司法局、公安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文旅广电局、卫健委等专业技术性强、人才需求量大的部门设置人事教育科,切实配强人才工作力量,专司人才相关工作,形成人才工作在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良好局面。

解决人才创业去哪儿干。围绕我市生态友好型产业、绿色工业等急需人才领域,优化机构设置,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在现代园区、开发区管理人才创业平台上,先后批复设置了以安康国家高新区为引领,恒口示范区(试验区)、瀛湖生态旅游区、旬阳省级高新区为支撑,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5个“飞地经济”园区为骨干的开发区管理服务机构矩阵。在特色农业产业人才发展平台上,设立市富硒办、市富硒研发中心,调整优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机构编制力量,为县区批复设立蚕桑、茶果、魔芋等特色产业科研和技术服务机构,增强市域本土人才培养能力和内生动力。在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平台上,整合市、县区食品药品、质量技术、农产品质量等部门的检验检测职能,组建综合性检验检测中心,为建立专业化、集约化、科学化的检验检测体系提供专业人才发展平台。

坚持编制调控育才,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我市积极创新编制管理手段,利用编制调控手段引进紧缺人才、优化干部队伍,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调控编制资源服务人才保障。在严控编制总规模不增的同时,建立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打破编制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职能变化,动态调控编制资源。针对部分事业单位职能职责萎缩、转移或消失造成机构编制资源闲置,探索实施事业单位履职评估考核工作,每年有针对性地选取一定数量的事业单位进行履职评估考核,从职能职责履行、机构编制管理和公益服务质量三方面入手进行考评,考核结果与机构编制、财政预算、年度考核、例行审计等直接挂钩,编制部门依据考评结果优化资源配置、调整机构编制。2016年履职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共精简收回编制100余名,调剂使用在保障民生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上,有力盘活了机构编制资源,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创新专业人才编制管理。创新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与市人社局、市卫生局联合印发《安康市市本级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试点方案》,对市直6家定补医院实行编制备案管理,按照床位与医护人员1:1.5的比例核定市、县两级公立医院用人规模,有效解决了全市公立医院人员力量不足、职称晋升难、引进人才难等突出问题。为把安康高新区建设成为人才洼地、技术高地、项目孵化地、改革试验地和生产要素聚集地,按照“编制周转池”理念管控安康高新区人员编制,实行编制备案制与岗位聘用双轨制运行机制,此举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投身安康高新区改革发展。

强化专业人才编制保障。在医疗卫生编制保障上,加强乡镇卫生院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对全市157所乡镇卫生院统一核定事业编制3000余名,全面保障引进的医学专业人才用编需求,近五年共为2000余名医学人才办理上编手续,有效改善了公立医院人员结构。在教育事业编制保障上,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动态调整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配置,从县区收回富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600余名,调剂分配到中心城区中小学校,解决了中心城区部分学校学生多、编制少、引才难问题。近五年对教育系统所属事业单位招考的1000余名专业教师及专业人才、引进的近500名高层次人才教师和200余名公费师范生教师第一时间办理上编手续,对全市招考的3000余名特岗教师提供编制保障。在紧缺急需人才保障编制上,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加大紧缺急需人才编制保障力度,近五年对医疗、建筑、水利、交通、规划、农业等领域引进的600余名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和特殊紧缺人才办理上编手续,对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住建规划、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机构编制进行了调整加强,使专业人才能够“找得到位置、落得了编制”。

落实服务保障留才,“硬核”措施形成聚才的“强磁场”

良禽择秀木而栖。要想“栽下梧桐引来凤凰”,必须不断完善服务保障的“硬核”措施,才能形成拴心留才的“强磁场”。我市不断优化机构编制服务保障,通过用活编制政策,简化编制办事流程,建立引进人才编制保障机制,强化了编制对人才配置的引导作用。

建立人才编制周转池。印发《关于建立事业单位人才编制周转池的通知》,在全市建立事业单位人才编制周转池,实行“总量控制、专编专用,单列管理、循环使用,实名登记、动态调整”的管理方式,用于事业单位引进“国民教育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从市域外机关事业单位回安工作的优秀人才”等条件的人才。去年市委编办向省上争取周转池编制70名,全部投放到中小学校、农业科研、富硒产业等急需紧缺领域引进人才用编。

打通人才引进服务绿色通道。对市直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使用编制开通绿色通道,加快高端人才入编办理流程再造,简化事业单位用编程序,将编制使用事前审批调整为事后监管,提高引进人才落编效率,营造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良好环境。去年市委编办第一时间办理了市疾控中心急需的疾病防控专业人才用编计划和市直3所公立医院定向招聘援鄂医护人员用编手续。

建立人才引进联动机制。联合出台《安康市市域外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优秀人才回安工作用编管理办法(试行)》《安康市高层次和紧缺特殊人才引进办法》《加强和改进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工作的通知》,为保障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域外回安人才的编制需求提供政策支持。强化机构编制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配合机制,及时发现人才引进过程中的瓶颈并合作解决,做到人才信息共享、短板问题共研、合作事项共推。

进入“十四五”,全市机构编制系统将围绕“五个一”理念,积极发挥机构编制在人才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实现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与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耦合共进,为“人才强市”战略提供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