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新社区 新生活 新发展

通讯员 王隆

黄洋河畔新社区,青瓦白墙似徽州。从平利县洛河镇上空俯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楼房,宛若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群山之中,这便是洛河镇洛河街社区。

近年来,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一手抓搬迁安置,一手抓后续帮扶,逐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的目标。截至目前,共安置1124户3603人,其中“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595户1816人。

抓班子,红色堡垒作用强

洛河街社区着力强化工作力量,建好阵地堡垒,选优配好党组织书记、“两委”班子和社区工作者,科学建设党员队伍,挖掘培育后备力量,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社区党组织开展宣传教育、便民服务、矛盾调处、志愿互助等提供必要场所和经费保障。建立包帮联建制度,借用脱贫攻坚“支部联盟”经验和模式,明确镇领导包抓、机关单位包帮、党支部联建、工作队帮扶。扎实推进易地搬迁社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着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针对社区流动党员管理难的问题,综合运用微信群、学习强国APP等线上平台,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增强发展动能。

“我们注重调动社区党员的积极性,疫情防控期间,流动党员通过微信平台积极捐款,在家党员主动参与值班值守。党员们自愿参与管理服务,大家真正把社区当作家一样在建设。”洛河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君介绍。

兴两业,增收致富路子宽

为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增收难题,洛河街社区按照移民搬迁“先业后搬、以业促搬”要求,于2016年至2019年同步规划建设了3400平方米社区工厂用房,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了鑫发鞋业、悦途星越袜业、童家乐毛绒玩具等劳动密集型社区工厂,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贫困户83人,实现了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洛河街社区贫困户蔡世梅早前住在距离集镇15公里的南坪街村,精准扶贫后,一家人搬到了新社区,蔡世梅还成为了集镇安置区里袜子厂的技术工人,每月能挣2000多元。

该社区积极探索推进“三变”改革,通过“支部+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在安置区周边大力发展茶饮、畜禽养殖等实体产业,通过流转土地、劳务用工、产品回购、协议分红等方式,建立长效稳固的带贫益贫机制,将贫困群众尤其是搬迁群众牢牢嵌入增收致富的利益链条中,先后培育了明琴茶叶、女娲翠峰、旭升茶业、康龙茶叶、鑫胜畜禽养殖5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244户932人。

优服务,生活宜居日子美

为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安置区生活,洛河街社区落实了“支部+物业”管理模式,引进物业公司,优先聘用搬迁群众,通过大力实施“十小工程”,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形成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好机制。

大力开展“五新”社区创建,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完善“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区管理房和人”的双向管理服务制度,由迁出地管理生产生活资料,迁入地统揽日常管理和服务,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逐步由迁出地向迁入地过渡,同时调动各方面社会人力资源,不断提升安置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成立社区调解委员会,建立综治维稳中心,实行网格化管理,结合楼栋长制度,选聘社区综治网格长1名、网格员20名,负责日常信访矛盾调处和化解,实施平安乡村智慧安防工程,全天候、全方位保障社区群众生活安全。

塑新风,自主脱贫劲头足

针对部分搬迁群众思想观念转变不足的问题,加大扶贫扶志力度,洛河街社区以社区党支部为纽带,发动党员和社区能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搬迁社区新风塑造活动。

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脱贫标兵”“致富能手”等评选表彰活动,设置“红黑榜”,揭短亮丑,营造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加强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让社区书屋、文艺演出、文娱活动等惠及更多搬迁群众。

该社区文艺工作者胡晓丹感慨:“我们成立了洛河镇新时代农民宣讲队,编排文艺节目,组织广场舞、歌咏比赛等活动,社区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