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领头雁”胡来春:跟着绿色走

通讯员 张兆群

旬阳县仙河镇东依湖北景阳,北临湖北郧西县关防,以贯穿全境的仙河水而得名,因水田居多、气候温暖湿润,适宜耕作与种植、养殖而素有“生态镇”“长寿之乡”美称。

在这方宜居的土地上,有一个集特色水产品和畜禽产品养殖、有机蔬菜和花卉苗木种植、特色农产品开发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园,成为旬阳县特色生态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就是仙河镇天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一个由返乡农民工胡来春打造的“创业梦”。

穷则思变:从4元起家到百万富翁

胡来春是土生土长的仙河镇黄泥沟村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穷,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顶烈日、冒大雨,可即便如此辛苦的劳作,却一直无法改变我们家贫苦的生活。我就想着,一定要做些事,改变我们的生活。”

1992年初,23岁的胡来春在一次赶集中偶然得知毗邻的十堰地区一个鸡蛋卖1毛2分钱,而当地的鸡蛋才卖6分钱,精明的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于是产生了贩卖鸡蛋的想法,可是这个想法却遭到了父母的极力反对。尽管他一再坚持和劝说,可祖祖辈辈靠种庄稼为生的父母总是认为不靠谱。

“大人不支持,当时我身无分文,就偷偷到信用社贷了4元钱的款,全部用来收购了66个鸡蛋,带上干粮步行10余里,把鸡蛋挑到兰滩火车站,然后转运到十堰地区卖掉。”胡来春回忆,没钱坐车就在火车上帮忙打扫卫生抵车票,没钱住店就在火车站候车室将就,饿了啃自己带来的红薯充饥。

由于做事特别认真、特别能吃苦,胡来春生意一天天壮大起来,从贩卖鸡蛋到跑运输,再到经营建材买卖,他的事业越做越大,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牛人”。可是他无论走多远,心里总牵挂着自己的家乡,胡来春说:“我之所以回到家乡,是因为风筝飞得再高再远,线总是在家乡系着。外出创业,只为回乡扎根!”

2008年2月,胡来春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回到自己的家乡仙河镇观庄社区投资,先后建起占地3500平方米的仙河镇汽车站及1800平方米的餐饮大楼,购买了4辆客车和1条客运线路,还投资450万元兴建砖厂,解决了当地50多人就业问题。

生态农业:让绿水青山“生金长银”

山大、沟深、没产业,成片土地撂荒,是昔日仙河镇观庄社区的真实写照。如何通过发展产业,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金、劳力等闲置资源资产,让大家共同富起来?胡来春思忖再三,决定租下500亩撂荒的山地和水田,建立农业示范园。

从2011年9月开始筹备,到2012年3月注册1500万元资金正式成立仙河镇天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此期间,胡来春经历了说服家人、组建队伍、工程验收、现场纠纷等系列事情,“这其中有幸运,有感恩,有汗水,有难以吞咽的泪水。”胡来春感叹,那段时间真是太不容易了。

几年来,胡来春诚心向行业专家请教,恶补专业知识,苦练内功,摸索出一整套黑猪、淡水鱼标准化养殖技术和水稻栽培技术,并耐心传授给工人。同时,通过逐渐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种植规模来扩大园区规模。2018年,合作社成功注册了仙水鲜牌商标,对稻米、淡水鱼、黑猪肉等主要农成品进行包装设计,为社会提供生态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实现年产值352万元、纯利润达60万元,带动100多名农民就业增收。

经过5年的发展,合作社先后被命名为“旬阳县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安康市现代渔业示范园区”“陕西省农业专业合作社百强示范社”等,生态农作、生态种养、生态调整等多项生态农业技术在园区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不断创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既让山头绿了,也让百姓富了。

心怀大爱:带领大家共同富裕

2016以来,胡来春主动承担起脱贫攻坚社会责任,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乡村振兴为目标,在全镇率先探索采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吸纳贫困户以土地流转、贷款入股、来园务工等产业脱贫模式,参与合作社共同建设生态生产、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借助苏陕协作机遇,胡来春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社与江苏常州市扬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农产品购销框架协议,即当地群众代养生猪、土鸡、龙虾、富硒大米等多个品种,由合作社回收、公司包销,打通了产销绿色渠道。合作社年出产黑土猪达3000多头,销售富硒大米10万余斤。

同时,胡来春还在常州市成立了销售中心,把当地生长制作出来的农特产品源源不断卖到常州乃至全国各地,打通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绿色通道”。据不完全统计,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共带动贫困户357户881人受益,累计支付贫困户各项受益资金147.5万元,年户均增收4131元。

问起下一步打算,胡来春表示,将坚持生态生产为主,着力提供生态农产品,围绕仙水鲜牌大米、黑土猪特色品牌,加大园区生态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努力打造生态化服务功能,并发挥园区毗邻湖北的优势,通过农家乐、休闲体验、美丽田园和乡村文化等聚集人气、振兴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