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科技创新赋能安康

记者 陈俊 李莹

对于安康这样一个高等院校少、科技型人才匮乏的欠发达地区而言,缺少科研基础,就不谈科技创新?

安康科技人的回答是否定的:“不仅要创新,还要想方设法加强与外地高校、科研团队产学研合作,让科研成果在安康‘变现’为产业成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十三五”以来,从一开始的5家,到现在全市培育入库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0家,登记科技成果175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17项,全市全社会R&D(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等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增速居全省首位。科技赋能、创新引领已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数据的背后是长久不懈地争取和努力。近年来,市科技局充分利用省内外高校的科技成果资源,搭建校地产学研合作精准服务平台,广泛对接众多优秀科技成果来安康转移转化,让科技之花开遍安康各地。

政策资金扶持给企业科研创新底气

“一开始业内有人说,茯茶在陕南是发不出花的。但在2017年9月,我们做到了。”在平利县一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厅里,技术总监冉海龙指着玻璃瓶中带着金色点状颗粒物(金花)的散装茯茶,脸上写满自豪。

“茯茶一般呈砖状,茯茶内产生的一种独特的金黄色颗粒,俗称‘金花’,即‘冠突散囊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体。”冉龙海介绍,在茯茶研发过程中,资金扶持给了企业有力支撑。

“市科技局为我们争取到安康市循环产业科技创新基金300万元,指导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研发新品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经过多次试验,2018年,公司团队研发出了“叶叶金花”散发茯茶,并获得了第25届杨凌农高会“后稷奖”。

“新品种含菌量比普通茯茶高3倍左右,散装茯茶,喝起来也方便。”冉海龙介绍,以前春茶采摘结束后,茶树便需要修剪。新技术通过回收修剪下来的嫩叶,使茶叶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也让农户每亩增收1200元以上。公司产品销售东南亚及英国等,2020年出口额已达到200万美元。

“一直以来,市科技局对我们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都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和支持。”在陕西华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公司负责人傅洪涛指着一条蓝色的生产线介绍,“2019年底,市科技局从建立的安康市循环产业发展基金中投资2000万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我们将资金全部用于科技研发投入,包括钒基新材料、新能源产品、设备改造等,这条生产线就得益于这项资金的帮助。”公司的第一条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是引进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获奖成果转化项目,目前已投入生产,市科技局又从新建的安康贫困地区(科技)产业发展基金中投入5000万元,支持这项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据了解,2018年,该公司1、2号车间的“新型钒氮合金推板窑工艺与装备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现在的这条生产线,比之前的更加先进,会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

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市科技局充分发挥科技部门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作用,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意见》《企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建立了“安康市循环产业科技创新基金”和“安康贫困地区(科技)产业发展基金”两支市场化的科技创新基金,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资金总规模6亿元。目前,共募集资金2.7亿元,受益企业10家,有力推动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对接平台让企校互动更便捷

我市科技资源匮乏,科研实力不强。针对这个问题,2017年我市以中国创新挑战赛为平台,将技术需求以揭榜比拼的方式面向全国发布,吸引来自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12个科研院所、6个企业创新团队参加比赛,这也是我市作为全国首个地级市第二次采取揭榜比拼方式开展技术众包的探索实践。

在比赛需求对接中,有46项技术需求通过企业与挑战团队开展需求对接和竞争性谈判,达成意向并签订合作协议62份,协议金额达4020万元。而在2016年举行的首届大赛中,这项协议金额则高达5219.5万元。

“企业想要搞创新,单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但通常情况下,企业有需求,却又求教无门。”市科技局科技计划和成果转化科科长毛海霞介绍,赛事吸引了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齐聚安康,让众多高水平专家团队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洽谈,为推动校企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探索了新路径。

“为加快促进高校人才与企业需求对接,自2019年以来,我局联合相关高校的技术团队深入县区及企业一线征集技术需求,通过挖掘梳理和诊断分析,筛选出企业技术需求60项。”毛海霞介绍,他们还积极与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衔接,将征集的60余项企业技术需求在省科技厅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和省教育厅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进行了发布,促进企业与省内高校的精准对接。

同时,2020年联合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等12所高校的40多个科研团队,结合各自专业领域,深入到我市茶叶、魔芋、绞股蓝、生物医药和装备制造等领域的18家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现场对接、现场洽谈和成果对接。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精准服务方式,促成省内9所高校与我市14家企业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协议金额1729万元。”毛海霞说。

为推动本地高校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市科技局联合安康学院建立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信息供需服务平台,向全市各科研院校、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征集信息、深入对接。目前,已收集科技成果信息100余项、技术需求70余项、科技人才300余项。同时在该校建立“校地产学研合作服务”办公室,积极促进本地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就地转化。

市农科院根据中省政策和《安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试行)》,制定了《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办法(试行)》,促进了“杂交水稻新品种”“杂交玉米新品种”“富硒蛹虫草生产技术”等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按照省《条例》的相关规定,将转化科技成果所得收入60余万元,对转化科技成果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兑现收益报酬。

创新为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在安康圣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营销副总经理冯文军向记者展示了公司最新研发的产品:富硒速溶茶。将深绿色的茶粉倒入热水中,便能快速获得一杯香气四溢的茶汤。

“2017年,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协同开展茶多酚提取工艺和富硒速溶茶粉研究,这是基于这项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产品推出之后,深受消费者欢迎。”冯文军说,这款糯米香型的茯茶速溶茶粉,不仅冲泡简单、携带方便,并且保留了茶叶本身的风味和特色,为喜爱喝茶的人提供了不一样的选择。

新产品于2020年3月份投产,目前销售额已达到300多万元。公司下一步将根据国内外市场反馈,研发不同口感、不同香型的新品,以此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如果没有创新,安康的茶叶只有20%的利用率。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十三五”以来,通过对夏秋茶开展综合利用和技术创新,我市茶企相继开发出了红茶、白茶、黑茶、花香茶和茶多酚、速溶茶粉等20多个品种,大大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通过科技创新,把茶叶的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

为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市科技局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等机构创新发展,利用本轮机构改革的时机,整合成立了安康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重点围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全程化、便利化、品质化、多样化科技服务,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在旬阳领盛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一个个展瓶中颜色不同、半径仅几毫米的球状颗粒物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据了解,这些正是该公司生产的高分子功能分离材料,主要用于生物提取和水处理等技术领域。

“公司在西安设立销售中心和研发中心,在旬阳高新区设立纳米高分子催化剂及功能分离材料的工厂。”董事长邓茂盛说,公司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定制,生产有定向选择吸附功能的高分子材料,2020年营销额已达2000多万元。

同时,公司以西北工业大学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研发平台进行科研创新,目前已获得十几项专利,真正做到以科技赋能企业发展。

记者采访得知,生物技术、电子信息、互联网经济等产业的原材料都需要从外地运来,安康也没有生产过这类产品。但在安康科技人看来,正是科技创新,能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生长沃土,也给未来带来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