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场

丰收之年:凤堰一株稻



□ 实习记者 罗 伟

我没有料到会有如此浓重的大雾,从凤凰山脚下出发,车在弯弯绕绕的山道间盘旋,越往上走雾气越大,细密的雨丝隔着车窗玻璃窸窸索索地乱窜,松树和灌木丛的味道一点点从缝隙中钻进来,我的感观知道这是在山里,但视野却被雾气隔断。在能见度不到两米的盘山公路上,这车开得又紧张又焦虑,好几次,前方的浓雾中突然闪出成串的卡车,那种逼仄感让人愈发紧张。本来一个小时就能到的路程,因为这场黏稠的大雾,耽搁了两个多小时才抵达目的地,还好,此时的视野终于清晰起来,从高处俯瞰,凤堰梯田连绵起伏的稻浪层层叠叠,由深绿到金黄的过渡是一株稻子对自身的装点,也是自然对人类视觉的犒赏。

2010年起始,各大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道,让凤堰古梯田这片有故事的土地名声大噪,农耕文化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成为那段移民史的最佳佐证,开辟、修建这片梯田的吴氏先祖或许没有想过,他们为了方便灌溉而修建的梯田会和艺术有关联,但在今人的眼中,它们是大地的浮雕,是诗画的田园,是村庄艺术的庄严化身。但不可否认,的确是美的,稻谷的金黄灿烂而饱满,和农民世世代代的愿景紧密衔接,看着粮食颗粒圆润,成熟的稻草散发温暖的气味,这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堆成小山样的谷堆和粮仓。远处,从青瓦屋顶上飘出来的锅巴香气主宰着生命成长的节奏,而农人世代的依归和传承,完全仰赖稻子年年如旧的恩赐。

在和堰坪村主任吴大学攀谈期间,我得知凤堰的稻米已由当地人的专享成为更多人的共享。甘甜柔韧,香气清远,这是尝过的人对凤堰大米的一致评价,新米成熟时,许多人从县城、市区、省城驱车而来,就是为了买一点凤堰的稻米,一株稻子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倒也算是不枉稻生了。

因为下了几场大雨,当地人告诉我,过几天等太阳出来以后,成熟的稻子就要开始收割归仓了,它们的绿和黄,是最明显的季节讯号,提醒着种植者世代遵循的节奏仍然如旧。

返程时,尽管山间雾气仍然很浓重,但幸好只是忽浓忽淡,我也有幸,得以看见凤堰的云潭雾海在硬朗的凤凰山间起伏承转,这是可遇不可求的美景。片片山风从我指缝间穿过去,山的面容便又隐匿到了雾中。

车内,放置着我刚从凤堰一户农家里购买的新稻米,白白胖胖的米粒儿上还浮着一层白色的米灰,空气中满是稻子新鲜的气味。农家女主人告诉我,这本是专门给她刚生产完不久的闺女准备的,新米养人,所以他们提前收割了自家田里的稻子,我再三表达了专程前来一趟的不易,她才答应匀给我一部分。稻子和农民亲密的关系可见一斑,有好米,家中的日子就差不到哪里去,人们对土地和粮食的珍视,就是凤堰梯田的精神密码。以土地为皈依,一年四季都能收获满仓的至味,满屋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