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社区

汪仁伟:

变腐朽为神奇



□ 记者 滕静

时隔多年,汪仁伟依然不后悔自己选择的这份职业,将一件枯木重新赋予生命。

2002年,本该从教端“铁饭碗”的汪仁伟,因为爱好美术和手工制作,开始了他的根雕艺术生涯。

在汉滨区县河牛岭村一栋楼房,仁伟根雕艺术的牌子挂在门口。在房门前的空地上堆着几块1米多高的木疙瘩,屋子里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头,有的是原料,有的是半成品。从一楼到二楼要顺着木雕摆放的缝隙才能穿行。

半个月前,汪仁伟在外接了三个木雕活儿,一天前刚回到家里。因为经常外出接活,很少在家,汪仁伟觉得有点愧对儿子。平时孩子和爷爷生活,汪仁伟在没活儿的时候,就会多陪陪儿子。中午汪仁伟带上已经上初一的儿子去农家乐吃辣子鸡。2012年汪仁伟离婚,儿子随他过,“再苦再累都要好好培养娃子。”汪仁伟忙着给儿子碗里夹鸡肉。

做木雕十几年来,汪仁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安康做木雕的师傅也有十几位,因为审美不同,每个师傅都有自己的特点。”汪仁伟说,“就像找对象,我喜欢的是心地善良朴素踏实的,不追求华丽的外表。”

一根枯木,树心完全空着,一年前汪仁伟把它从河边带回来。一般做木雕的原料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好木料,但是这根立起来一米多高的枯木,除了空心,四周还有镂空的几个洞,说它是一根烂木头一点儿也不为过。

“但是枯木具有一定的天然美,依照它本身的形状特点,经过艺术性的发掘、构思、制作、加工,很可能成为一件有造型的艺术品。”在它身上汪仁伟找到了新的创作灵感。一个月后,一位慈眉善目的寿星雕刻与整个木料浑然一体。

“我国根雕艺术就是在天然美雏形的枯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汪仁伟对雕刻艺术有很深的领悟,三十多岁的他,双手粗糙,指缝里沾满了红色油漆。

近一年里,汪仁伟的大多数订单以做茶海为主。一年能做三四十个,刚刚完工的活儿,是恒口一个小企业家定制的茶海。

茶海是利用树根,经过工艺加工,适应于烹茶、品茶的传统艺类家具。既能方便烹茶、品茶,又具有根艺或根雕审美的独特茶具。随着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的生活品质也相对提高,会客时喝喝茶、谈谈天,既有益健康又提高档次。

茶海的大小根据客户提供木料的形状而定,刚完工的一件茶海是一根两米长的树根,品像好,放在汪仁伟面前,只需稍做观察,心里就有了大概的制作方案,分几层,哪里造形,塑什么形一目了然。喝上两口水,汪仁伟换了工作服,拉过一把椅子,就开始工作了。

常年雕塑人像,汪仁伟对人物心理也有所研究。一件优秀的人物木雕,除了整个身躯的姿态和四肢的动作外,面部表情是最为主要的,这是传达精神状态的主要手段,人物是庄严、愉快、愤怒,可以通过脸部眉毛、眼睛、嘴巴甚至鼻子的变化表现出来,这个变化复杂而微妙。“慈祥的长者微笑体现的是一种柔美,如果要雕刻一个大将,就需要威严震慑,可以把眉头上扬,眼色上翘,目光坚定。”平时在和人交谈中,汪仁伟很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观察对方会心的笑、晦涩的笑时眼角和嘴角都是怎样不同的表现。

汪仁伟曾经雕刻了一件八仙作品,作品里的每位人物的服饰姿态面部表情各不相同,怎样刻画每位人物的个性特征,汪仁伟首先仔细琢磨人物特点。抿嘴笑、微笑、哈哈大笑,光嘴巴就有好多变化。平时汪仁伟经常看合影,研究每个人的表情,观察生活的一点一滴。

当然,雕刻人物最主要的是还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特征,汪仁伟雕刻的人物作品大多数以寿星财神为主,“人物的眼神也很重要,它能传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汪仁伟觉得,在做雕刻时只有保持放松的状态,才能雕刻出线条流畅的作品。

多年来,汪仁伟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干一件事开心最重要,一门手艺干着舒心,又能广交朋友,何乐而不为。”在汪仁伟看来,这门手艺除了养家糊口,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