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恪守6年的“山楂树之恋”

通讯员 翁军

“我的山楂树之恋……锁定与你的是我视线……”春日的大石山上,王道东手机里吟唱的《山楂树之恋》,似乎倾诉着他在这片故土6年的守望。

这位被太阳晒成麦黑色的中年汉子,从城市回农村后寸步不移地呵护着他的“心上人”——山楂树,一眨眼就是2000多个日日夜夜。

他叫王道东,汉滨区石梯镇大石村人,种过地、当过兵、下过海,在外闯荡了20多年。回到家乡看见仍困在山沟沟和贫困作斗争的乡亲,心酸地落下了眼泪。

2014年,王道东牵头成立了农民合作社,流转村里荒坡地500余亩,带着乡亲们抡起锄头、甩开膀子,开荒辟地,斩棘复耕。他做过几年药材生意,熟识这汉江之滨适宜种植树木,选择栽种耐旱、耐寒的山楂树,既可以食药两用,还可赏花看果。他要带乡亲们脱贫,要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表率。

瞅准了产业,说干就干。他调来一台挖掘机,冬去春来,用了大半年时间,硬是在满是石头疙瘩的山梁上开挖出了一条2.2公里长的毛路,并翻挖了492亩的坡地。选苗、栽种、浇灌、除草、灭虫……经过精心管护,从外地引进的苗木很快就“服了”水土,茁壮成长。那几年,一江两岸大力发展烟叶产业,王道东就在林间套种了烤烟,歪打正着,不仅烟叶获得不薄的收益,而且还给土地增了底肥,用卖烟叶赚来钱补贴苗木,一举两得。

“这6年,不容易呀!”汉滨区总商会副会长章进良望着一人多高、绿树成行的山楂园感慨不已,“转变思维方式,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巧干。”

“产品只有通过深加工,才能提高附加值。”去年,山楂园初挂果,王道东捧着金灿灿的山楂果乐得满山转悠。他盖了一间干果加工厂,加工了10顿干山楂卖给了当地药商。站在这个叫“东茂”的山楂园里,平时不善言辞的壮汉,说起他的“爱恋”,滔滔不绝,“园子里除了种植山楂,还种了芍药、黄精等中药材,同时计划养蜂300箱。下一步,再流转一些土地,将栽种面积扩大到千亩。10年盛果,一棵树可挂果一两百斤,每斤鲜果3元,栽的就是‘摇钱树’。”

“这个村43户155人在山楂园区务工脱了贫,户均增收2000元。”王道东言犹未尽,兴奋地说:“4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建成,预计全年可加工干果60吨,准备再购置一套冻干设备,开发色泽鲜亮、味道鲜美的山楂素食食品。”今春,虽然经历了突如其来的疫情,但王道东不仅抢抓春耕迅速复产,而且还实现增产,开起了农家乐,吸引不少踏春赏花的城里人。

“我要吃冰糖葫芦。”山楂花在夕阳下肆意怒放,趴在路边的芍药打着骨朵、露出了猩红的花蕊,两个孩童嬉戏在宛如玉带的环山水泥路上,调皮地指向山楂笑着、闹着、奔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