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生活故事

我的“2020”

■ 王健春

2020,似高铁呼啸而来,如货车满载而归,还像鸭子缓缓游荡,使人联想“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本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然而,“2020”,这发音若救护警报,冥冥中隐喻不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乱了人们欢快有序的节奏。

这一年,“逆行”“抗疫”成为英雄的象征,人民记住了共和国功臣: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

“宅家”,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贡献,我的文友们自发吹响文艺战“疫”集结号,以笔抗疫,以墨传情,平利大街小巷的宣传广播和标语内容,大多出自他们神来之笔。历次重大事件,文艺工作者从不缺席。

这一年,我们县擎红色党旗壮绿色产业,以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创优的作风,打好了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收官战和经济发展保卫战,在省对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六次领先、三年优秀,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

这一年的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平利,在老县镇蒋家坪女娲凤凰茶山现代示范园,提出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等重要论述,对我们县“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发展思路充分肯定。“五级书记”同框照片刷屏,我们县迎来历史性“高光时刻”。锦屏社区的乡亲们更是永远忘不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祝福:“衷心希望,我们的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啊,真像我们城市的名字:安康、平利,平安顺利。希望我们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少,都能够顺利地脱贫,确保小康。祝大家幸福安康。”

这一年,中国民协在我们县举办了“我们的节日·中国重阳民俗文化艺术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陕西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慰问活动,两次走进平利;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战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书画展在我县举行;“秦楚翰墨扬国粹 同绘乡村振兴篇”平利·竹溪两邻县书画笔会终成所愿,我们谐谑这是大胆之举、破冰之旅。

这一年,我服务的“双百三宣”(一百名业余通讯员,一百名文艺协会骨干,宣传脱贫攻坚工作,宣传脱贫群众,宣传扶贫干部)文艺宣传队,继续活跃在平利县的城乡社区,成为脱贫攻坚“铁军”的有力补充,人们夸赞他们“是直升机,就地起飞,到最需要的地方。”这支平均年龄六十多岁的“老兵”队伍,全年开展活动四十余场:“学国学悟茶道 抗疫情迎春天”“追随领袖足迹 践行初心使命”“坚定文化自信 书画平安平利”“以书会友 书香端午”“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等主题活动,持续火遍女娲山城。

这一年,八旬农民樊吉生编印了《古关旗帜红》,记录年近八旬老党员、全国劳模樊文来的传奇人生;退休干部陈世斌出版散文集《美无尽头》,“带着灵魂,寻找生命的春光”感染了每一位读者;驻村六年之久的扶贫干部魏欣创作的脱贫攻坚长篇纪实文学《暖阳》,交付陕西人民出版社刊印;报告文学《连仙河畔连心人》《如画长安,闪烁时代光芒》入选陕西省脱贫攻坚优秀作品集《脱贫英雄》;我们的会刊《平利文学》以“同心协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美丽乡村”为主题,与爱她盼她的“粉丝”春夏秋冬如期相会;情景朗诵剧《在那高高的山上》,将脱贫攻坚、信访维稳和新民风建设融为一体,着实让人感动受教育……以上这些,或我主编、作序、评论、助力,深感自豪欣慰。

这一年,继《平利生长总队长》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并上封面后,以我们县全国抗疫最美家庭为原型的纪实小说《小秘密》,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第六期刊发,荣获“2020·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一等奖”;游记散文《到平利赏石去》终被《人民日报》青睐;《趣说平利方言》荣刊“学习强国”……所有这些,源自“我与《安康日报》共成长”,《遇见她,那年我十四岁》,牢记《文学要看到新乡愁》,终使我《从灵灵吃桔子到作家有担当》。

这一年,是我们十四口大家庭获得全国最美家庭、陕西省首届文明家庭的第三年,是妈妈离开我们的第二年。我和小妹共同代表优秀家庭出席县里的表彰大会并观赏文艺演出时,自豪兴奋后,不约而同想起妈妈,此时此刻,应该是劳苦功高的妈妈享受这荣耀。见妹妹情不自禁泪如泉涌,我悄悄发微信:“坚强!妈妈在身边。”妈妈没走,风范永存!

有人说“2020”字形像太阳朝升夕落年复年,车轮滚滚奔向前;有人说“2020”似双保险、两句号,是圆满、完美的标志。我理解“2020”就是两只大脚,让我们一切从零开始,从原点出发,奔向诗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