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产业

为了那份甜蜜事业

党信朋

近期,安康毛绒玩具文创产业100问印发并在主流媒体相继推出,100问从多个角度回答了毛绒玩具产业的特点、市场远景,以及安康打造毛绒玩具产业新都的现实选择、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等等。

笔者有幸参与这份资料汇编,也曾听过各界人士对毛绒玩具的热议,褒贬不一,赞扬则无需说,对于一些疑问,该宣传册也努力作些回答。

疑问最多的是,毛绒玩具是发达地区“淘汰”的产业,安康为什么要做?安康怎么不做高科技产品?这类问题笔者解释过很多次,就好比问一个学生,你为什么不读清华、北大?读清华、北大是绝大部分学生的梦想,可真能去读的不过极少数。也好比,有人疑问,我国为什么不自己造芯片和大飞机?芯片和大飞机肯定会造的,但有个过程。

安康第一家毛绒玩具企业、第一只下线的毛绒玩具在紫阳蒿坪镇,最初,考察并打算落地的企业其实另有其人,企业考察之后,对当地人力、营商环境以及政策支持等各项要素都满意,随后考察人员顺手买了袋特产——土豆,寄回南方总部。收到特产时,企业主打了退堂鼓,物流时间太长,他感到害怕,从而放弃投资。这个细节是那家企业主后来才说出来的。

毛绒玩具,是面向市场面对消费者的终端商品,从产品特性上,生产周期的要求不会太苛刻。更别说那些季节性更强、潮流性更强,协同出货要求更高的产品,物流时间足以吓退大部分企业,因为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不可估量。

关于高科技和低端产业,笔者曾经写过不少短文解释,逻辑其实很简单。群众的思维有时候也是矛盾的,以前的电灯、电话、笔记本电脑、乃至是尿不湿,都是昂贵的专利产品,生产过程保密,普通消费者可望而不可及,那个年代,没人敢把这些商品看作平常和低端。当一件商品技术门槛的窗户纸被捅破,生产工艺公开、生产力和效率大幅提升,这些商品就开始普惠民众,有些满足人们功能性的物质需要,有些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普及并普惠到大众后,产品还是那个产品,但它突然就“低端”了。

也有人问:“你分析一下,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新都可以实现吗?”

我答:“那要先从有第一家玩具企业开始,然后有第二家、第三家、直到最后很多家……”

一项基础产业落地扎根总是艰辛和漫长的,成绩显现出来相对滞后,民众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也时常叹息:“没有人愿意做一项短期很难明显见效的事业,因为等不及它出结果啊!”但同时,群众也是焦急的,既然是第五个馒头吃饱,就希望能一口吃五个馒头,把前四个打基础的过程快速略过……

毛绒玩具产业引进之初,该行业在本地基础几乎为零,导致有热心帮助安康毛绒玩具事业的外地同志在引进产业之初,因为一些困难差点打退堂鼓。其实,就算不是毛绒玩具,聚焦其它某个不用依靠自身资源禀赋的行业,基础依然薄弱,不管是迈左脚还是迈右脚,总要踏出第一步。

毛绒玩具等社区工厂兴起,数万名以妇女同胞为主的留守劳动力就近解决了就业,也有员工觉得工资待遇不足,这件事没法解释,本人在制造业多年,熟稔制造业工艺流程和工时管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一倍甚至更多,这是造成结果的内在原因,可人们一般不会陈述并剖析自己这一半差距,只会说出结果。每个工厂都有一些工资较高的,就像那些考上清华的学生。

社区工厂有很多种类,毛绒玩具是主导产业,100问也有些共性话题回答和解说。几天前,去城区附近电子厂了解工资情况,一位60多岁的工人,因家庭条件所限小学未读完,腿因受伤有轻微残疾,几年前因患病被切掉一页肺,医生曾多次提醒可能时日不多,他在电子厂绞线,有个月的工资3460元,我知道有八成人都没做到,我也没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因为自己知道答案。

毛绒玩具在日常消费品中是一件甜蜜的礼物,送朋友、送孩子、送心仪的女孩;制造这份礼物,给很多人带来了岗位,家门口、心安处。

斯坦福教授的一项研究中提到涌现和群体智慧:大量简单的个体,简单的交互规律,可能最终产生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一个金融中心或者产业中心的形成,往往也是一种涌现现象,而不仅仅是宏大蓝图的执行。

在李连杰电影《霍元甲》中,路人问:“霍元甲,你嘛时候成为津门第一啊?”霍元甲回答:“你说呢?”路人回答:“就在今天,就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