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重在建设 成在质量

——汉阴县纪检监察“三化”建设全省走前列

通讯员 刘运波 刘妍

“2020年7月20日,汉阴县人民检察院顺利将陈某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移送汉阴县人民法院审理……”这则发布在汉阴县人民检察院官网上的新闻,让负责该案的县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主任脸上露出了笑容。

据悉,这一采用“留置”措施的严重违纪违法涉嫌职务犯罪案件,仅用时40天就顺利完成“双移送”。如此高效的背后,体现的是审查调查工作的高水平。究其根源,得益于汉阴一直以来深入实践的纪检监察“三化”建设。

“三化”即“纪检监察机关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这是今年4月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兴宁在全省县镇“三化”建设座谈会上提出的。而在汉阴,以实现纪检监察干部专职化、审查调查设施标准化和审查调查规范化为内容的“三化”建设早已在2015年“起根发苗”直至“茁壮成长”,为全省推广提供了“汉阴经验”。

从发源到三次升级 汉阴“三化”创新源于需求

“2015年,为了解决镇纪委人员不足、工作繁杂、设备不齐、办案质量不高等问题,我们率先探索出以镇纪检干部专职化、办案设施标准化、办案工作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建设,目的是要全面提升镇纪委的监督执纪工作水平。”汉阴县纪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安康“三化”建设起源于汉阴,而汉阴“三化”建设则源自镇纪委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

随后,汉阴县率先在全县各镇纪委实现谈话信息化手段运用、镇纪检干部专职、案件程序及案卷文书规范等多项探索实践,10个镇全部建成标准谈话室,实现镇纪委书记、副书记、2名以上纪检干部专职专用,镇办案件质量大幅提升。仅2016年,全县各镇共处置问题线索155件、初核146件、立案92件,镇均年立案9.2件,同比分别增长0.6%、2%、9%、8%。

“试点改革成效明显,建议全县推广。”2017年,该县纪委决定将改革模式从“自下而上”调整为“上下联动”,做出了在全县深入推进“三化”建设的决定,成功打造以“纪检干部专职化、纪律审查设施标准化、执纪审查工作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汉阴“三化”建设“升级版”。

2018年,随着县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工作职能的变化,该县对“三化”建设重新“审视”,再次完善升级,最终形成以“纪检监察干部专职化、审查调查设施标准化、审查调查工作规范化”为内容的“三化”建设,实现了“三化”建设由单纯的纪律审查向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并重转变,为全县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的探索和实践,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早已成为汉阴“三化”建设的代名词。从率先提出、率先探索推行、率先出台制度、率先建成标准化谈话室到紧跟新形势新要求完善制度体系、全新打造标准化谈话区办公室档案室,从着力解决纪律检查工作问题到着眼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水平全面提升……汉阴“三化”经历了由点到面、由基层到机关、由局部到整体工作的全面升级,实现了纪检监察干部从“散兵”向“铁军”、设施设备从“简陋”向“尖端”、业务工作从“被动”向“主动”、审查调查从“凑合”向“样板”的“四大转变”。

“省纪委监委对‘三化’建设站位更准、层次更高、要求更严,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停步不前,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深化和赋予‘三化’建设新的内容。”参加省纪委“三化”建设座谈会后,该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爱军及时提出要求。

为此,该县迅速做出“高起点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员部署,再次对“三化”建设进行“改造升级”,全面修订完善“3+1”制度体系和配套标准要求,积极打造以高标准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员队伍、高效能的监督执纪、高质量的纪检监察工作为主要内容汉阴“三化”建设“新高地”,勇当“三化”建设的“领跑者”。

从“高起点”到“高质量” 着力破解纪检监察工作难题

“谈话人员注意,张某情绪较为激动,请立即停止谈话,休息十分钟……”在该县纪委监委谈话监控指挥室,联案领导正在通过信息化设备对办案人员进行指导。

而建立谈话监控指挥室只是该县打造高质量基础设施的一个缩影。

早在2016年,该县纪委监委机关和10个镇就已全面实现谈话室、办公办案设备设施的标准化。今年,该县对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办公、办案场所进行了全面优化调整和提档升级。在县纪委监委机关建成了信息化信访接待室、独立且标准的谈话室、谈话监控指挥室、案情分析室,按实际需要单独建立标准化档案室,配备便携式同步录音录像设备、手机取证系统、电子数据恢复设备以及电子数据调查分析设备等尖端信息技术调查设备,对镇纪委办公、办案场所进行了整合提升。同时,县镇纪检监察机关均建立健全办案场所和设施设备管理使用和应急处置制度,做到了办公办案场所、信息化建设、设备设施和管理使用“四达标”,有效提升了办案质效。

如果说基础设施是基础要求,那么队伍建设就是重要保障。

“我们不仅要保证‘有人干’,还要让大家‘会干’‘能干’。”该县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实现专职化的基础上,该县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2018年以来,通过公开选调、招录考试和遴选等方式选拔优秀干部10人,提名考察镇纪委书记5人、副书记3人、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10人;运用监督检查、约谈提醒、发意见函、下发清理通知等方式,清理优化干部队伍4轮次,对10名不符合纪检监察干部要求的进行了清退;举办3天以上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6场,组织业务知识应知应会测试17次,选派5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和跟班学习,择优选调8名优秀干部到县纪委监委机关跟案学习锻炼,有效提升了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的“软实力”,确保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人专用、专职专责、专业专能。

有了场所、也有人干,如何干成为了核心问题,这就不得不提到“监督”这个第一职责。

“您是什么时候搬到新房子的?”“宅基地腾退补助打到卡上了没有?打了多少钱?”“危房改造补助资金补到位了没?”今年“五一”前夕,该县结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监督检查,在全县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监督检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安排部署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

除此之外,“聚焦重点、主动出击、精准监督”也是该县纪委监委开展监督的重要特点。该县制定年度监督检查工作要点、开展日常监督工作办法,明确提出监督要以政治监督为统领,以领导班子和“关键少数”为重点,关口前移,统筹运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以促进日常监督常态化、规范化,真正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终极目标”。

2019年以来,该县运用监督共发现问题线索137条,占问题线索处置总数20%。其中,经初核了结74件,立案6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6人,分别占初核总数的12%和处分人数的19%。

从“工作好”到“风气好” 政治、纪法、社会效果凸显

经过近五年的探索推进,“三化”建设早已融入汉阴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方方面面,效果凸显。

今年2月,该县纪委对群众举报城关镇中坝村五组原组长连某云有关问题线索进行了提级办理,重点对某公司在中坝村五组筹建公墓交到连某云手中5万元征地定金问题进行了核查。核查发现,2009年7月,某公司因筹建公墓交给时任该村五组组长连某云5万元筹建公墓土地征用定金和1万元现金的感谢费,此后,因群众阻拦征地,该公司放弃在中坝村五组修建公墓,但连某云未将订金退还给邓某慧,而是将该笔资金用于个人使用。

“我们结合被调查人个人及家庭实际状况,对整个案情进行了分析和研判,希望他能主动坦白,于是组织他学习了党章、纪律处分条例,最终,他主动承认了自己侵占资金的事实,并主动退缴了5万元。”负责该案的工作人员介绍。

2020年5月,连某云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廉洁纪律,构成严重违纪,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该案也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通报曝光。

像这样既挽救了干部,又教育了大多数的典型案例在汉阴还有很多。2019年以来,该县共曝光典型案例152起158人,结合身边人身边事拍摄警示教育片1部,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开展警示教育150余次,覆盖全县所有党员干部和监察对象,较好地实现了从“惩治极少数”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有力促使了全县干部担当负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近三年来,该县党风政风行风测评结果显示,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和行业部门的满意度由原来的70%左右提升到90%以上,沈氏家训展览馆、县城关一小、涧池镇枞岭村等一批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和廉政教育基地被省市纪委命名,汉阴县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成功创建成为中国家训文化之乡、省级廉政文化示范县、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

“‘三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助于汉阴纪检监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不断促进全县党风政风民风积极向善向上。”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对“三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