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在摆脱贫困战斗中淬炼自我

刘洋

2016年11月,我被组织选派到旬阳县段家河镇薛家湾社区担任第一书记,与当地群众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扎实帮助群众摆脱贫困、持续增收。2018年2月,我和我的同事周方同志一起继续转战紫阳县城关镇青中村,为实现安康全域脱贫努力奋斗。三年的驻村工作有苦有乐,也有酸有甜,特别是自己亲身参与、推动、落实基层各项工作,让我切实感受到了群众的纯真和质朴,对农村这片热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更是重新理解了新时期的干群关系,认识到党和国家开展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刚去驻村的时候,每次遇到问题,我习惯向科长问“怎么办?”,习惯工作中有人安排工作、按部就班。但担任第一书记后,当肩负起整村脱贫攻坚摘帽的第一责任后,镇村干部会拉着我问“怎么干?”,群众会追着我问“怎么办?”。所以驻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会独立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更要学会与镇村干部交朋友、学会与群众打成一片,让他们认可我的驻村工作,支持我的工作,帮助我不断成长进步。

2017年初,省上要求对所有群众是否能纳入贫困系统进行重新识别,镇村干部面有难色,这可是浩大的工程,意味着要对薛家湾10个小组、624户2430人全部走访。我第一个站起来表态,我带头去目前还不通水泥路的3组、4组,我要用每一个脚步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为了不耽误整村进度,接下来4天里,我早上6点半出门,晚上9点半回来,按时完成了对2个组145户的摸排任务。摸排临近结束,有群众告诉我7组最远一户罗喜平,一家5人中有3人智力残疾无法正常劳动,他本人也因突发脑溢血目前丧失劳动力,家中房屋还未修缮,具备纳入贫困户系统条件。但我第一次入户走访时,他妻子段应兰却出人意外地表示不愿意当贫困户。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二天,我再次去罗喜平老人家里入户了解,才明白老人一家不愿意当贫困户就是因为他是村上的老党员,他们家是“四好党员家庭”,一辈子没有给组织找过任何麻烦,自己曾经凭着优秀的党性和自强不息的生活信念,生活一直不错。现在这种情况他们实在不愿意再给组织找麻烦,也不愿意让别人把自己当成贫困户,相信自己的后辈会把日子过好过足。我被老人一家这样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但老人一家目前的确困难,如果按照他的意愿就会错失这次国家对他家的帮扶。我立刻召集镇村干部联合7组周边群众,共同把他家情况以书面形式向镇领导打了报告,请示镇政府予以同意将他们纳入贫困系统中,并通过合理合情合规的方式给老人做解释,让老人既能够享受到国家给予的扶贫政策,又能继续发挥自身的努力向上精神,从自身内部真正予以脱贫的同时给其他贫困户做标杆、树榜样。

驻村的每一天,我都向这样朴实厚道的群众学习。作为第一书记,要具备一颗勇往直前的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面对摆脱贫困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时“争当先锋”,面对脱贫攻坚急难险重的艰巨任务时“勇当先锋”,面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点工作时“敢当先锋”,切实发挥共产党员先锋队作用,真正做到与镇村干部、与群众荣辱与共、患难与共、休戚与共,带领群众一起摆脱贫困。

今年3月,驻村结束,我回来了。三年的驻村扶贫,市长赵俊民五次对办公室扶贫工作批示肯定,也三次对我个人扶贫工作批示肯定,我也先后荣获省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第18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当然,最宝贵的永远是这段扶贫经历,最坚定的更是安康全域脱贫的必胜信心。俗话说,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越是重大斗争越能检验干部的担当,越是危急关头越能考验干部的能力,越是关键时刻越能看出干部的本色。伟大的事业需要优秀的青年来传承,脱贫攻坚战役的真正含义,其实就是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既是困难群众摆脱贫困、拉近贫富差距的载体,也是党和国家培养年轻干部、提高干部素质的主战场,是对新时代青年人在繁荣安定的社会大局面下投身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实战锤炼。就是要通过扶贫工作,让青年干部进一步了解农民疾苦、熟悉农村工作、锻炼吃苦精神、融洽干群关系,在脱贫攻坚一线磨练意志、增长才干、锤炼作风,能经得起风吹雨打,受得住寂寞孤独,忍得了批评指。只有这样才能健康成长起来,也终将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