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只要人民需要就努力干好

通讯员 陈媛 李琪

“只要组织需要,我会坚决服从,努力把扶贫工作做好!”作为刚刚研修归来的“80后”学者型干部,面对组织的再次召唤,李晓东坚定地回答。在秦岭大山深处,他用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的承诺,践行了自己的初心。

勇于担当的“年轻人”

2019年7月,李晓东作为河海大学选派的第三任驻石泉县池河镇五爱村第一书记,开启了帮扶之旅。启程那一天,正是他的爱人和两岁孩子回国之时,一家人擦肩而过。“我们已经有近一年没见面了,这一去正赶上石泉县脱贫攻坚百日冲刺,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们。” 李晓东说。

因为较前两任第一书记年轻,工作经历也相对单一,驻村对李晓东而言,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到石泉不到一个月,就黑了,也瘦了。他坦言:“尽管做了种种心理准备,来了之后,还是觉得跟想象的不一样,吃的、住的、干的工作,完全不适应。”

“不过想到前面几位年长的前辈都坚持下来了,自己有什么不行的呢!”在不断摸索中,李晓东对当地的情况也越来越熟悉,“现在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当前第一要务是全心全意投入到脱贫攻坚冲刺中,尽全力为五爱村村民奔小康谋实事、出实招、解难题。”话里行间,体现了他为当地百姓谋福祉的朴实热忱的心。

扶志扶智的“知心人”

驻村后,他迅速进入角色,以户籍核查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从县镇上调取了五爱村所有户籍信息,以固定时间为节点,逐户排查核对,建立了一份完整的户籍库。在完善资料的过程中,他顶着烈日走访群众,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困难和需求,想方设法融入当地群众生活。每天记录的扶贫日志上,留下了一笔笔他对五爱村村民的切实关怀。在他的直接帮扶下,残疾村民贫困户廖元银不断发展壮大林下养鸡产业,养鸡规模达到5000只,带动周边10余户村民增收,成为脱贫致富的榜样。

“只要了解到群众有困难和需求,他总是尽力伸出援助之手。”时任五爱村村委会主任的钟家刚,提到李晓东时赞不绝口。

“作为高校派驻的扶贫干部,热心解难题固然重要,通过教育引导发挥扶志扶智的作用才更有意义!”到村工作后,李晓东主动为村上的党员上党课,增强大家脱贫攻坚的信心,并带领村干部围绕五爱村脱贫后产业发展模式进行调研,共同申报了教育部扶贫专项课题并获得资助。

真情助教的“热心人”

走进五爱村村委会,首先看到的是一块硕大的电子屏幕,这是由前任第一书记联系河海大学捐赠20万元援建的。李晓东驻村之后,将电子屏幕发展成思想教育的平台,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滚动播放科学防疫知识和心理疏导讲座;在脱贫攻坚重要时间节点,进行扶贫动员和政策宣讲;在教师节当天,举行“我为教师亮灯”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李晓东用一件件实事为这个汉江边上的小山村带来了更多的教育关怀。他来报到时,正值暑假期间,他以教育帮扶为主题,策划了“真情助学”活动,联系河海大学水文学院等党支部,面向村里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3个不同群体,设计了帮扶方案和对接方式,为小学生捐赠文具和书籍,为困难家庭的中学生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并送上助学金,为14名当年考上大学的学子发放交通补助,并邀请水文学院党委书记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现场课。

“李书记来了以后,确实带来了新观念、新思路。”五爱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朋对笔者说。

发展产业的“五爱人”

2019年,他与扶贫工作队员一起利用河海大学援助的40万元资金,建起了五爱村农产品加工厂,并亲自策划方案、参与筹建、设计商标,今年又再次向河海大学申请了40万元扶持资金,开始了加工厂二期建设。年底,依托河海大学校友资源引入的大河农业公司陆基循环水养殖项目也在五爱村落地。

在他的全力协助下,五爱村燕子菊花富硒生态专业合作社的拳头产品——金丝皇菊通过网络平台认证,成功上线销售,这是五爱村第一款线上销售的农副产品,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来这里快1年了,对五爱村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我已经把自己当成五爱人,看到村民们辛苦劳作,就特别希望帮他们把产业做起来,河海大学的采购帮扶只是个过渡,最终还是要让产品变成商品,具有市场竞争力,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望着五爱村整齐明亮的村舍,李晓东眼里满是藏不住的情谊。